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赵州桥》教案有关《赵州桥》教案三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赵州桥》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赵州桥》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2.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的意思。3.能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教学重点:学会15个生字,理解17个词语意思;能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教学难点: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初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从第一自然段中感受大桥的古朴之美。教学难点:从第一自然段中感受大桥的.古朴之美。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新授:1、布置预习。2、小组交流。3、汇报老师检查学生朗读.4、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2)你知道了什么?(3)从‘“1300多年”中你感觉到了什么?体会着读一读。: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你想知道她为什么世界文明吗?下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搜集赵州桥的有关资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以及设计上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产生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以及设计上的特点。教学难点:能通过想象再现图案的画面,体会赵州桥的美观。教学设计:这课文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坚固、雄伟、美观,重点介绍了赵州桥没有桥墩和能使洪水分流的特点,强调了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课文,并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赵州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新授1、“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写出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2、你觉得赵州桥设计上那个特点更吸引着你呢?你就学习哪部分?默读,你是从那体会到的?用笔画一画。小组交流。汇报。3、指导体会赵州桥的美。看录像,当导游介绍赵州桥。4、汇报搜集的资料。5、朗读并背诵:赵州桥给你留下了那些深刻的印象?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雄伟17、赵州桥坚固世界闻名美观《赵州桥》教案篇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9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2.查字典理解词语;运用“参加”、“而且”造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3.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教学重点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我国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能说说吗?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与桥梁有关的古代建筑。这座桥,它没有万里长城恢弘气势,也没有北京故宫的金碧辉煌,但它却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大奇迹,因为它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这就是赵州桥。(板书课题)2.结合预习,谈谈你对赵州桥的了解。(生自由发言)课文中的词语也认识了吧,我们再来共同学习。二、检查字词1.读音要注意的词语有:横跨参加前爪;字形要注意的有:县、设、爪、贵;词义要注意的有:创举和智慧。2.齐读词语。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赵州桥是古人留下来的历史遗产,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结晶。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读读课文。(指名读课文)2.生汇报。四、品读课文感悟文本1.通过一千四百年体会到它的古老。(抓重点词理解课文)指导感情朗读。2.赵州桥是一座非常雄伟的桥。(1)“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横跨在30多米宽的河面上。”能体会到这些数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文中列举了这么多数字,为我们展现了栩栩如生的赵州桥。我们边读边想象。(指名读句子)(2)通过想象,雄伟的赵州桥仿佛就在眼前,这种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有助于理解课文,想读的孩子借助这种方法一起读。3.赵州桥是一座坚固的桥。(1)它不易被冲毁,这与它的设计有关。(指名读相关语句)(2)结合感悟,借助图片,讲讲赵州桥的构造特点。(大桥左右各有两个小洞,平时水从大洞流过,发大水时还可以从小桥洞流过。这样的设计不容易被大水冲毁,而且还节省了石料。)(3)这种设计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作者用的什么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