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三统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优化课件:第6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pptx
上传人:秋花****姐姐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X 页数:99 大小:7.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高三统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优化课件:第6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pptx

2022高三统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优化课件:第6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内容索引备考指导素养目标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2.秦汉: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发展艰难,商业总体水平不高。3.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得到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4.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5.元朝: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6.明清(1)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3)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二、市的变迁三、城市的发展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2.表现(1)北方: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2)南方: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四、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表现(1)西汉:由于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3)两宋:同亚非许多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4)元朝: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5)明清: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清朝只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特点(1)形式:以朝贡贸易为主,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2)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3)趋势:由对外开放外贸兴盛到清朝时期渐趋萎缩。五、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商周井田制(1)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2)国王层层分封土地,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要向国王交纳贡赋。(3)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集体耕种,劳动产品归奴隶主所有。3.封建土地私有制(1)形成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是直接原因;战争频繁加速其形成。(2)形成①春秋时期,鲁国等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②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情境体验1.珠算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对其记载最早见于汉代,但直到明代商人程大位编修《直指算法统宗》,才逐渐推广,并取代了传统的筹算法。珠算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构图解史古代商业的“三先”与“三后”情景体验2.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引用宋人庄绰《鸡肋编》中的“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然薪者”的史料,得出宋代出现“燃料革命”的结论,并以此为据,认为宋代处于资本主义的起点。这一研究有何价值?易混易错古代“城市”≠现在“城市”古代中国“城”和“市”最初是分开的。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等,而“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后来“城”和“市”合二为一,成为社会的中心,城市的商业功能也日渐显露。思维提升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思维提升隋朝大运河的作用隋朝大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接起来,便利了南北交通,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促进了沿线一些新兴商业城市的发展,推动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从而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思维点拨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分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所有制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田制和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不占支配地位,由于农民经济力量薄弱,土地往往被兼并。(3)弊端:土地兼并。六、“重农抑商”1.原因: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商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后来,商人积聚大量财富,势力越来越大,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3.概况(1)战国: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本商末。(2)西汉: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等经济政策。(3)明清时期:明太祖强调“厚本抑末”;清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4.影响: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七、“海禁”与“闭关锁国”构图解史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问题情境体验3.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什么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