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潜能开发论文培训与开发论文.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学生潜能开发论文培训与开发论文.doc

大学生潜能开发论文培训与开发论文.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8年12月第4卷第4期JournalOfShaanxi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Dec.,2008Vol.4No.4基于教育结果公平的大学生潜能问题初探王锋,张玉梅12(1.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100;2.澄合矿务局二矿子弟学校,陕西渭南715208)摘要:高等教育阶段,潜能挖掘与激发是教育者和受教育对象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大学生潜能开发与挖掘同实现教育结果公平具有内在联系和一致性,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潜能的特点,尝试提出了挖掘和激发潜能的几点意见。关键词:非课堂视野;大学生;潜能开发当代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追求最大程度的潜能开发,是实现成功和人之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阶段,重视开发和挖掘大学生潜能,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发与强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理念,对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大学生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致,即努力实现人之自身价值的扩大以及人本质上的现代化。2当前大学生潜能问题的时空特性诠释将当代大学生的潜能问题放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分析,我们可得出如下基本认识:2.1历史性大学时代是人生成长发展关键阶段,是连结“学生人”与“社会人”的重要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纵向历史角度来考察,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该阶段大学生的心智可塑性非常大。然而,我们又必须清楚地看到,大学生的心智既有多年积淀形成和继承下的内在稳定性特征,又有区别于幼儿、小学、中学时代的特定人生时期特点和可变性因素。因此,要看到在特定时空条件下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稳定性与差异性,本着联系发展的观点,注重结合特定时期、特定环境来考察大学生个体心智的发展状况,在掌握相对翔实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分析,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潜能挖掘与激发措施,才能得到比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效果。2.2特殊性从社会构成组织来看,显然,大学生群体是个特殊群体。大学生走出曾经单纯的学习考试时代,进入高等教育阶段,面对未来社会的就业和多样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一定程度上扮演起“社会人”和“学生1大学生潜能开发与追求教育结果公平具有内在统一性教育结果公平,是指每个人都能有效利用社会所提供的教育机会,取得符合其个性、智力、能力的学业成就,从而为其未来发展创造条件,最终体现为学业成就和教育质量的平等。应该看到,从理论上来说,教育结果公平的实质并非要所有受教育者都能达到同样的发展程度以示平等,而是在教育结果上表现为培养出适应社会多样需求的人才类型;不是人简单的、某一方面素质的平等发展,而是综合个性的全面发展;不是统一标准、千人一面,而是在具备了基本的知识、能力、道德素质的基础上,个性潜力得以正确对待与评价,并得以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潜能开发与实现高等教育阶段教育结果公平具有内在统一性,体现在:首先,重视学生个体潜能的挖掘和激发体现了追求教育结果公平的价值观。其次,重视大学生的潜能挖掘和激发是高等教育阶段实现教育结果公平的必然举措。最后,追求教育结果公平与积极挖掘和激发大学生共同追求的目的相作者简介:王锋(1980—),男,陕西澄县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24Dec.,2008Vol.4No.4JournalOfShaanxi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12月第4卷第4期人”的双重角色,思想也处于剧烈变动和更新成熟时期,心智异常活跃。如果说这种情况在高等教育作为精英教育的背景下体现不明显的话,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尤其是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加剧的情况下,这些更成为高校和学生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不管我们多么愿意或者不愿意,这种双重角色的模拟和扮演,使得大学生具有不同于一般群体的自身群体特征,他们的思想心智和潜能状况,不能简单用社会一般行业来进行框定式的规范,也不能用单纯小学、中学时代的框架来建构,而必须坚决从实际出发,努力对大学生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引导和训练,增强他们适应未来多领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2.3时代性研究问题,必须考虑特定的时代背景。研究当前大学生的潜能问题也是如此,即必须要把研究对象放到特定的时代环境下来考察,这样才能得出具体而有针对性的结论。笔者认为,应该着重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要立足于信息化时代,要认清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潜能不仅与自身的先天条件有关,更与后天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关,尤其是信息化时代海量信息及剧烈变动一定意义上对人的潜能有内在的激发和强化作用;二是要考虑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而非精英化的时代背景,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要。当大学生不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知识分子精英而只是一般的劳动力阶层(并不排除某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