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6.16中医治疗失眠的体会及实验研究进展课件.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8.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1.6.16中医治疗失眠的体会及实验研究进展课件.ppt

2011.6.16中医治疗失眠的体会及实验研究进展课件.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治疗失眠的体会及实验研究进展失眠的概述失眠通常从20-30岁开始发病,女性多于男性,中年以后激剧增加,40-50岁时发病率达到高峰。对于老年人来说,医学问题越多,睡眠问题也越多,如:抑郁症、慢性疼痛综合症等,而且通常是慢性病程,治疗更为困难。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超过50%的人存在睡眠问题。失眠的危害性失眠失眠患者中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国内)一、失眠的治疗目的:缓解症状:缩短睡眠潜伏期,减少夜间觉醒次数,延长总体睡眠时间。保持正常睡眠结构。恢复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二、失眠治疗原则:讲究睡眠卫生检查和治疗原发疾病心理或行为治疗合理使用安眠药褪黑素类药物: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吲哚类激素,具有催眠、镇静、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等作用,主要用于睡眠节律障碍,包括睡眠时相延迟综合症、时差反应、倒班工作等所致睡眠障碍。抗抑郁药物:某些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多塞平、萘法唑酮和米氮平等也具有改善睡眠作用,但长期服用易产生疲乏、头晕、困倦等不良反应。西药针对失眠症的治疗主要从生物学方面进行干预,而不能考虑患者的心因性原因。且在治疗失眠同时易产生很多副作用如:耐药性、成瘾性、戒断反应、延续反应和蓄积作用等不良反应。由于临床上缺乏一种较为理想的镇静催眠药,因此对于失眠的治疗不能仅仅依靠镇静、催眠药物,而是需要根据失眠的症状、病因、病程及伴随的其他精神障碍等的不同,采取一套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个别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使失眠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2、中医对失眠的诊断治疗中医认为失眠有虚实两大类,是机体内在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其病位主要在心、肝,与肾、脾密切相关。因此,失眠的治疗强调内脏的调治,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归于正常。失眠的中药治疗与西药相比,具有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药理学作用;在辨证论治指导下,较准确地把握病因病机,不仅具有疗效明确、稳定等优势,而且对失眠症患者的负性情绪变化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临床实际工作中失眠的中医诊治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辨证分型多且不统一、诊断标准不统一、疗效评定标准亦不统一,存在可操作性重复性较差的特点,因此中医药治疗失眠仍处于经验阶段。通过临床经验总结,我们在失眠的中医诊治中加入心理测试量表进行症候评估及临床疗效的验证,使结果更加客观、真实。我们治疗失眠的一些经验体会SCL-90常模组与虚、实证组比较SAS与SDS评分各组对比因此临床治疗中我们采用辩证分时段给药的方法(结合量表,舍脉取症使可操作性更强):白天服药改善伴随症状,晚上服药改善睡眠。虚证治疗:白天给予益气敛阴片以益气敛阴、养心解郁,4片,每日3次实证治疗:白天给予防葛解痛片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4片,每日3次夜间均给予枣安胶囊2~4粒以镇静安神,改善睡眠,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中医药治疗失眠的实验研究近20年来,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开发提取机体本身存在的促使睡眠的内源性促眠物质上,例如生长激素、松果体素等。刘世熠等经多年研究,发现所有这些内源性物质,均来自我国传统医药中治疗失眠的植物中提取,因此合成提取了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助眠茶”,在家兔和健康人中,可以在前半夜中,明显增加3-4期深睡。相关研究表明保神开郁冲剂能够使脑组织中5-HT含量增加,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的含量降低,并与其它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调神定志中药对优秀运动员运动性失眠的作用,结果显示肾上腺素(NE)在服药后有明显降低;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在服药后有明显升高,表明其对恢复与治疗运动性失眠有明显作用。目前中医治疗失眠的实验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科研设计不严密,样本量小,缺乏统一规范的随机、对照、重复、双盲研究。辨证分型标准不统一,这给科研设计的严谨性等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动物实验研究开展很少。同时临床中大多数研究属于验证性研究,临床表明其有效,但无法明确其主要的作用靶点或作用机制,缺乏一定说服力。问题与展望治疗失眠的中成药荟萃谢谢!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