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1年度个人工作述职报告于忠涛2011年12月28日本人在主管校领导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完成了部门2011年初计划的各项工作,现总结如下:一、一年来取得的成绩及主要工作(一)优秀科技人才支持计划取得历史性突破以往辽宁省“高校优秀科技人才支持计划”仅限本科院校申报,今年首次允许高职高专院校的高层次人才申报。我校教师凭借过硬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在人才支持计划评选中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辽宁省“高校优秀科技人才支持计划”第一层次共选出50人,我校王彤教授被评为全省高职院校唯一的“高校优秀科技人才支持计划”第一层次人选,实现了全省高职院校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的历史性突破。我校顾威老师被评为“高校优秀科技人才支持计划”第二层次人选。(二)积极组织各类科研申报立项工作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在科技处和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获纵向立项课题13项,上级单位资助研究经费26万元,其中:省社科联课题5项、省委高教工委课题3项、市社科联课题2项、交通厅课题1项、教育厅课题2项。(三)加强在研项目的调度与管理为保证在研项目的研究进度和质量,对各类在研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要求项目组说明项目进展情况、经费使用情况、下一步工作安排,其中逾期项目要求说明延误原因。对各类在研项目每半年进行一次中期检查调度,对滞后的项目提出整改意见反馈给课题组。对暂缓验收及未按时完成科研项目的课题,要求课题组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对照项目计划任务书中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及成果应用效果,加快研究进度、确保研究质量,尽快提交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和结题资料。(四)积极组织各类科研项目结题验收通过中期检查调度,掌握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对完成研究任务的各类项目组织结题验收。一年来,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共结题16项,校级科研项目结题8项,具体情况如下:1、教育厅科研项目结题情况我校承担的教育厅科研项目有4项课题通过验收,其中章良主持完成的《辽宁省物流通道空间集聚作用研究》和孙宏英主持完成的《辽宁企业物流运作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以上市公司为例》两项课题获优秀等级。2、交通厅科研项目结题情况我校承担的交通厅科研项目有4项课题通过验收。由我校校长张亚军教授主持的交通厅重点科研项目《中小跨径桥梁预应力主动加固设计理论及施工技术研究》科研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副校长王彤教授主持的交通厅重点科研项目《体外预应力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科研项目通过科技厅鉴定;我校教师姚丽主持参与的交通厅科研项目《公路桥梁加固工程预算定额编制》和董天文主持参与的交通厅科研项目《普通公路桥头跳车病害防治与治理应用技术研究》顺利通过验收。我校教师完成的科研成果收到了交通行业专家的一致好评。3、其它纵向课题验收情况省社科联课题验收3项、市社科联验收2项,省委高教工委课题验收3项。4、校内科研项目结题情况对完成研究任务的校级科研项目召开了结题答辩会,在各项目负责人进行汇报和答辩的基础上,专家组对我校的9个科研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评议,对其中的8个项目给予通过验收,1个项目暂缓验收。(五)取得可喜的科研成果我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取得可喜的成绩。孙宏英老师承担完成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群资本运作研究”科研项目,被辽宁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评为二等奖,其成果被省委宣传部《社科与决策》刊发,进入省政府有关部门决策,并获得成果奖励。张建民老师主持的“关于做强做大沈阳节能环保产业促进沈阳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在市社科联2011年度课题结项评比中获二等奖。赵相春完成的“沈阳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在市社科联2011年度课题结项评比中获三等奖。今年,我校教师以学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的论文有12篇被美国三大索引收录。(六)大力开展学术活动根据校庆办公室的工作安排,经学校领导研究决定,从年初开始,积极开展学术报告(讲座),营造校园学术氛围。为此,科技处制订了校庆学术活动组实施方案和《学术报告(讲座)管理办法》,设计了学术报告申请表、反馈表和酬金表。在校园网发布下一周的学术报告通知,每周的学术报告在3场左右。一年来全校共组织60余场学术报告,大大开阔了广大师生的视野,丰富了专业知识,收到良好的效果。由于策划、宣传和组织到位,校庆报告异彩纷呈、座无虚席,我校知名校友李宗琦从“艰苦朴素、勤奋学习、抓住机遇、与人为善”四个方面讲述了他的人生感悟,给校友及我校师生上了生动宝贵的一课,使我们深受启发和鼓舞;李雁鹏副厅长在百忙之中回到他曾经学习和工作的母校,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专业前沿的学术成果,还从他的奋斗经历中教导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国际影视特效大师让我们感受到了高科技带来的科幻特效乐趣;国内知名专家闫石教授就大家最关心的抗震减灾问题,以日本东部大地震及其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