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治东阿.ppt
上传人:sy****29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8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晏子治东阿.ppt

晏子治东阿.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猜猜看作者简介刘向是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汉成帝时改名为“向”,所撰的《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说苑》是刘向散文的代表作,是刘向分类纂辑先秦至汉初史事和传说,杂以议论,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点为主旨。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对后来的文言小说有不少影响。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外交家。名婴,谥曰平,字仲,故又称晏仲或晏平。由于其影响甚大,被人尊称为晏子。晏子忠君而不保守,机智灵活而不固执呆板,遵礼尚贤而又节俭爱民。他是一个丑陋的矮个子,却当上相国。不仅当上相国,而且能够以各种巧妙的方式,影响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君主和臣民,并使齐国的影响,在春秋各国中不可小视。在中国历史上充满智慧的人物中,晏婴是很独特的一个。晏子治东阿朗读课文提出疑难讨论交流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今臣后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感知课文,疏通文脉品味晏子说服对方的方法:文章脉络及主题归纳晏子的目的?用事实说话,明用人之道。刘向的用意?劝君主:勿聚敛,任贤能。景公中兴景公召而数之曰寡人将加大诛于子而君反以罪臣仓库少内便事左右再拜便辟知识点1.景公召而数之曰3.景公许之4.景公迎而贺之曰13.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2.臣请死之5.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6.前臣之治东阿也9.今臣后之治东阿也7.陂池之鱼8.当此之时12.避贤者之路14.东阿者,子之东阿也一词多义重要虚词:而通假字臣请死之以利贫民而君反以罪臣寡人将加大诛于子。东阿者,子之东阿也。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1、对下列四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景公召而数之数:责备B.而君反以罪臣罪:加罪C.避贤者之路避:避开D.景公乃下席而谢之谢:感谢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臣请改道易行B.仓库少内C.陂池之鱼D.属托不行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今臣之治东阿今子治而乱景公许之景公迎而贺之曰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作法有关的一组是①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②属托不行,货赂不至③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④并曾赋敛,仓库少内⑤陂池之鱼,以利贫民⑥当此之时,民无饥者A.①③⑥B.②⑤C.①④D.②③⑤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三年恪尽职守、廉洁自律、—心为民,虽然把东阿治理得好好的,但却遭受到景公的责怪,而且还要大大地责罚他。B.晏子第二次治理东阿,他“改道易行”,采取广征多敛、少向国家交纳赋税的策略,结果尽管没治理好东阿,百姓饥饿难挨,但景公却迎接祝贺,并且赞扬他有成绩。C.晏子治理好东阿时遭责罚,治理不好时却反而受到赞赏。究其深层原因,不难推断出是景公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研究所致。D.面对偏听偏信,不做实际调查就轻下结论从而赏罚不明的景公,晏子已经不屑再为他做事,虽然景公封他为“东阿王”,但不能动摇他“避贤者之路”的归隐决心。练习设计: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3、与“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考察对全文的整体认识。A项判断与事实不符;C项事实是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有方;D项事实是晏子最后表示告老还乡,而非愿为景公终生效力。)]6、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2分)8、下列句子正确的解释是(2分)9、以下六句话,全都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做法有关的一组是(2分)齐景公靠什么人了解东阿的情况?这些人和晏子身上各有什么突出的特点?齐景公靠什么人了解东阿的情况?这些人和晏子身上各有什么突出的特点?晏子原来治理东阿时“民无饥者”,齐景公却要治他的罪;后来“饥者过半”,景公“反迎而贺”。为什么?结构示意:讨论:思考齐景公痛失晏子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名句采撷齐侯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对曰:“患善恶之不分。”公曰:“何以察之?”对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