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评选方案[精选]评选方案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评选方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评选方案篇1为了培养一批热爱教育事业、钻研教学业务、发展潜力大、工作能力强的青年骨干教师。经研究,我会决定开展“xx省首届中小学教坛新秀”评选活动。一、评选对象年龄在30周岁(1980年9月1日后出生)以下,全省现任在职在编的中小学教师。二、评选条件1、爱岗敬业。恪守教育法律法规,师德高尚。2、关爱学生。教育效果好,深得学生家长信任。3、业务拔尖。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教育理念先进,课堂教学效果好,所教学科成绩优秀。曾在县级以上(含县级)学科优质课比赛获奖者(特别优秀的可以放宽此条件)。三、评选方法及要求由学校、市县、逐层推荐。各市县教育局或教育学会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落实评选本地区教坛新秀的具体做法,按照标准将名额合理分配到各学校,成立专家组进行评审。有条件的市县可先评选市县级教坛新秀,在此基础上向省教育学会推荐人选。评选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可通过会费、行政部门的支持、协作单位资助等方法解决,不允许收取参评教师的各种费用。建议在该项活动的实施中,由市县教育局行政部门组织,教育学会具体操作。1、校内推荐。学校可通过有效形式(如教学评优课、基本功比赛、学生和家长问卷、其它综合方面的日常考核等)产生候选人员,在校内公示一周无异议后将《xx省首届中小学教坛新秀候选人申报表》和有关材料于6月15日前上报市县教育(科)局(教育学会)。2、市县初审。各市县教育局、教育学会根据各校推荐上报人选,进行初审。按分配名额推荐报送人选并公示一周无异议后,于6月30日前将如下有关纸质材料和电子版报送省教育学会秘书处参加评选。省直属中学和高校附中直接报送省教育学会。(1)《xx省首届中小学教坛新秀申报评审表》(2)《xx省首届中小学教坛新秀候选人汇总表》(3)申报人的.各种奖励证书和各种成果复印件;(各市县、单位负责核对原件。一经发现有弄虚作假现象,将取消参评资格并通报批评。)(4)申报人可提供课堂教学视频光盘(VCD格式)1节;(5)市县(单位)关于本次活动的书面总结及活动照片。3、省级评选。省教育学会组织评审委员会于7月底前组织评审工作,从中评选出200名“xx省首届中小学教坛新秀”,并将名单在网上公示一周,无异议后由省教育学会审定。四、表彰奖励省教育学会在教师节期间组织召开表彰大会,对获奖人员授予“xx省首届中小学教坛新秀”的荣誉称号,同时对精心组织、评选活动规范的市县、单位授予“优秀组织奖”,将获奖情况在全省通报。对获得“xx省首届中小学教坛新秀”称号的教师将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跟踪培养,充分发挥他们在青年教师中示范和引领作用。同时建议有关行政部门(单位)将该奖项作为评优、评职、晋级等参考依据,在评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时,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联系人:xxxxxxxxx。评选方案篇2为了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在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研组组长的领导和模范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教学和教研活动氛围,扎实地开展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特制订本方案。一、评选条件1、教研组能积极按时按地组织开展每月第一周本教研组活动,并作好出勤记载和中心活动内容记载,若因故需调整时间或场地时须事先通知教科处,缺一次活动扣除5分。2、教研组能认真落实学校安排的校外各级教研活动,参加校外教研活动后应回到教科处反馈回执,否则视为活动缺位,缺位一次扣除5分。3、教研组要按时上交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和教研组活动记载本,其中计划与总结需以上交A4纸质稿及发送到邮箱XXXXXXXX的电子稿件为准,缺一项上交项目扣除10分。4、教研组要有申报的县级(含县级)以上的教育科研课题,此课题要以立项通知书为准,缺课题项目扣除10分。5、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一周收齐本组教师各级各类教研成果复印件并上交教科处,完全缺交的.教研组扣除20分,上交成果人数不过本组总人数一半的教研组扣除5分。二、评选及奖励办法1、根据上述条件量化评分(原始分为100分),评选出总评分前二名的教研组作为优秀教研组。2、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每学年进行一次,学校将对优秀教研组予以表彰和奖励。3、本方案未尽事宜解释权归教科处。评选方案篇3请各校老师按要求自愿参评,于9月10日前将论文或课件交教研室陈技老师处。关于组织开展全省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感悟”教学论文、教学课件评选活动的通知各设区市小语会:在如火如荼的课改实施进程中,一大批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师逐渐成长起来。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探索教学改革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总结教学研究成果,交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