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襄樊供电段接触网作业指导书1接触线检调一、周期200km/h及以下区段正线检调周期为12个月,侧线为24个月。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接触线的线面校正、校直、磨耗测量和调整接触线位臵、接触线补强等作业。三、作业项目校正接触导线线面、校正接触导线波浪弯、测量接触导线磨耗、检调接触线拉出值(之字值)、检调接触线高度、检查接触线补强四、技术标准1、在曲线区段,接触线与承力索的连线应该垂直于轨平面,直线区段接触线呈"之"字型布臵。2、接触线之字值、拉出值(含最大风偏时跨中偏移值)应符合:200km/h以下区段:直线区段200-300mm;曲线区段根据曲线半径不同在0-350mm之间选用。200km/h及以上区段:设计值±20mm,并保证在0-300mm间。同时,应满足受电弓动??包络线的要求。3、接触线高度应符合:(1)最高高度不得大于6500mm,最低高度不得小于5700mm。(2)当隧道间距不大于1000m时,隧道内、外的接触线可取同一高度。(3)符合设计要求,并结合接触线坡度同时调整。4、接触线坡度(工作支)应符合:(1)标准值:120km/h及以下区段≤3;120~160km/h区段≤2;200km/h区段≤2;坡度变化率不大于1;安全值:120km/h及以下区段≤5;120~160km/h区段≤4其他同标准值。(2)160km/h及以上区段定位点两侧第1根吊弦应等高,相对定位点的高度允许偏差±10mm;但不得出现V字型。(3)200km/h区段相邻两吊弦的高差不得大于10mm。相邻两悬挂点的高差不得大于30mm。5、接触线不得偏磨和扭面。6、接触线硬弯不得超过0.2mm。7、200km/h及以上区段,正线接触线不允许接头。200km/h以下区段,正线接触线接头不超???2个,接头处必须有负驰度。8、接触线接头距悬挂点的距离应不小于2m。9、中心锚结所在跨距内避免出现接头,各接头距离不小于150m。10、接触线磨耗和损伤后不能满足规定的机械强度安全系数时,若系局部磨耗和损伤,可以加补强线或切除损坏部分重新接续,若系普遍磨耗和损伤则应更换;接触线接头、补强处过渡平滑。该处接触线高度不应低于相邻吊弦点,允许高于相邻吊弦点0-10mm,必要时加装吊弦。(查表待定)11、200km/h及以上区段,在电连接、中心锚结等集中负载处,接触线高度比相邻吊弦分别高出0-10mm、10-15mm。12、接触网动态检测应符合:襄樊供电段接触网作业指导书2(1)200km/h以下区段:硬点<50g;200km/h及以上区段:硬点<60g。(2)弓网接触力在40-200N范围内。13、一个锚段内接触线和承力索接头、补强和断股的总数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不包括分段、分相及下锚接头)项目运行速度km/h标准值安全值限界值锚段长度在800m及以下锚段长度在800m以上锚段长度在800m及以下锚段长度在800m以上v≤12003434120<v≤16002424v>16002424接头距悬挂点应不小于2m,同一跨距内不允许有两个接头。14、各部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要求。五、作业组织人员:6-8人(不包含地线及防护人员)。工具:激光测量仪、钢卷尺、滑轮组、手锤、钢丝套子、校正扳手、温度计、工具包、游标卡尺、手扳葫芦、紧线器、平挫、断线钳、五轮电车线校直器、力矩扳手、塞尺、平板尺等。材料:定位环、定位线夹、开口销、Φ3.5软态不锈钢丝、吊弦线夹、吊弦、接头线夹、接触导线、各种型号螺栓等。技术资料:接触网平面布臵图、接触网装配图、安装曲线图、接触线导线磨耗换算表。六、作业程序(一)校正接触导线线面1、接触线线面不正时,易造成线夹偏斜和打、碰弓,可利用校正扳手整正线面。2、若一跨距内线面普通偏斜,则需用两个校正扳手从一个定位开始,一步一步校正至另一个定位。作业时,一个校正扳手卡着导线固定不动,用另一个校正扳手卡着导线向相反方向轻轻扭动,随后放开扳手,观察导线线面是否平整。如果不平整,反复校正,直至使线面平整。3、若一个跨距内只有少数地方线面不正,则可以用3个校正扳手,两个扳手固定两边不动,中间一个校正扳手扭动,直至使线面平整。注意事项:1、在使用校正扳手时,要2-3人同时校正,每人负责一个校正扳手。2、校正导线时要轻轻给扳手加力或减力,不可急剧加、减力,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