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视角分析隐喻——以杨译本《红楼梦》诗歌中的隐喻为例的中期报告.docx
上传人:快乐****蜜蜂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K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从认知视角分析隐喻——以杨译本《红楼梦》诗歌中的隐喻为例的中期报告.docx

从认知视角分析隐喻——以杨译本《红楼梦》诗歌中的隐喻为例的中期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从认知视角分析隐喻——以杨译本《红楼梦》诗歌中的隐喻为例的中期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红楼梦》是中国明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诗歌,其中不乏隐喻的表达方式。认识隐喻的意义和方法,对于深入理解小说的意蕴,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本文从认知视角出发,结合杨宪益的《语言知识的认知研究》等相关文献,研究杨译本《红楼梦》诗歌中的隐喻表达方式,旨在发掘小说传达的深层意义。二、研究目的和意义诗歌中常常使用的隐喻是一种富有层次感的表达方式,是作者关于某一对象的深层次认知,也是读者的感知、感情、思维等连锁反应的产物。本文通过对杨译本《红楼梦》诗歌中的隐喻进行分析,旨在:1.揭示作者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表达出作者的深层次见解。2.对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3.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三、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本文拟选取杨译本《红楼梦》中的部分诗歌,对其中的隐喻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其所传递的深层意义。(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和认知理论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来说,研究步骤如下:1.确定杨译本《红楼梦》的翻译版本,选取其中的诗歌进行分析。2.对所选诗歌进行整体阅读,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反应,初步了解隐喻的类型和表现形式。3.分析隐喻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剖析其构成要素和传达的深层意义。4.将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形成研究报告。四、预期结果本次研究的预期结果有:1.发现杨译本《红楼梦》诗歌中的隐喻类型和表达方式,掌握其传达的深层意义。2.进一步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主题和情感,增强对小说整体的把握。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汉语学习者提供参考。五、可行性分析本文的可行性如下:1.杨译本《红楼梦》是一部经典作品,其中的诗歌隐喻丰富、深奥,对研究其背后的认知视角有重大意义。2.研究选题明确,方案合理,研究方法可行,能够有效地揭示小说传达的深层意义。3.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文学研究、文化传承以及对汉语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启示。六、进度安排和预算(一)进度安排1.第一周:初步选定诗歌,进行初步阅读和整体了解。2.第二周:分析隐喻的表达方式和意义,确定隐喻种类。3.第三周:研究杨译本《红楼梦》中其他的隐喻,形成初步结论。4.第四周:进一步整理和概括研究结果,修改研究报告,完成中期报告。(二)预算本文不需要特别的经费支出。七、参考文献1.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2.Lakoff,G.,&Johnson,M.(1980).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3.Kövecses,Zoltán.(2010).Metaphor:Apracticalintroduction[M].Oxford;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4.杨宪益.语言知识的认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