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让学生走进生活安阳市安阳桥小学杜燕平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数学教师能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事物入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在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一、让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习兴趣。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只要我们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就能从生活中搜集到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就会对数学消除畏惧感、神秘感,从而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思维与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如在教学“米、千克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米尺,量一量跳绳、旗杆、课桌椅等,称一称他们自己带来的轻便的物品,如盐、味精、苹果等,然后总结。我讲得唇焦舌燥,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在练习的时候,还有很多学生无法下手。如床长()米,宽()米;一只鸡重()千克;一千克鸡蛋有()个等等。由此,我想到了,能在教室里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事实在是太少了,很多生活中的物品无法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对于米、千克的认识,学生得到的感性认识实在是太少了,。于是,我有了一个想法,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第二节课时,我就让学生们用自己的小皮尺去量学校里的任何东西,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忙开了,有的去量讲台、课桌、黑板的长和宽,有的走出教室去量花坛,还有的小朋友去量篮球场。下课回到家后,学生还在家里继续量。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一千克的感性认识,我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要求学生跟家长一起去菜场买菜,通过买菜,切实感受物体的重量。学生回校后汇报了他们的经历,并说出了由于单个东西的大小不同,所以一千克物品的个数也不相同的体验。如:一千克鸡蛋大约有10学生只,而一只鸭却有二千克等。再做练习时,所有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因为“1米”、“1千克”的概念在他们头脑中已经形成,并且相当坚固。上课,不一定要在教室,有的课搬到外面去上,会与生活更接近,教学效果会更好。二、让学生走进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应用意识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生活情景,捕捉数学信息,使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把自己和数学融为一体,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应用了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培养了应用意识。如教学一年级《元角分的认识》,新课结束后,我就模拟了一个“小小营业员”的情景,再现买卖物品的生活片断,使学生在游戏中加深了对人民币元、角、分的认识,课后还布置了一个特殊的回家作用:和妈妈一起去菜场买菜,去超市购物,帮妈妈付钱,第二天交流买东西的情况。这样,既有助于课本知识的消化理解与吸收,又能开阔眼界,学生从中深刻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更体验到了学习本领后得以运用所带来的喜悦。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熟练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在充满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实践数学,让学生在富于弹性空间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与处理信息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数的快乐。三、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享受数学的美数学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学生在主动探求数学问题的同时就在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应热情的牵着孩子们的手,正确引导孩子体会数学所展示的奇妙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达到优化生活,热爱生活的目的。正如吴正宪老师所说:数学如同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处处充满着美。如在教学数学图形的对称性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有对称性的实物,感受数学的对称美。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用媒体展示一台台大吊车,展示美丽、雄伟的杨浦大桥,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神奇与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使学生看到生活的精彩与人类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不断地沟通数学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