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辅导资料.docx
上传人:英哲****公主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辅导资料.docx

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辅导资料.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辅导资料2017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辅导资料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合理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执业药师《中药药剂学》辅导:外用膏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外用膏剂外用膏剂: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制剂。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等作用,也可透过皮肤和黏膜起全身治疗作用。后者亦称经皮给药系统(简称TDDS),或经皮治疗系统(简称TTS)。1、特点:经皮给药系统中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循环,能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避免药物在胃肠道的破坏,减少血药浓度的峰、谷变化,降低药物的副作用。2、分类:软膏剂;膏药(黑膏药、白膏药);贴膏剂(橡胶膏剂、凝胶膏剂、贴剂)。3、药物透皮吸收过程:释放:从基质脱离并扩散到皮肤或黏膜表面。穿透:进入真皮、皮下组织,起局部作用。吸收: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4、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完整表皮--主要途径;皮肤的附属器(毛囊、皮脂腺、汗腺)。5、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⑴皮肤条件:应用部位,皮肤的病变、温度与湿度、清洁。⑵药物性质:理想药物:具有适宜的油、水分配系数,既具有一定脂溶性又具水溶性。⑶基质的组成与性质:①吸收:乳剂型基质>吸水性软膏基质(凡士林+羊毛脂)、硅酮、豚脂>烃类基质。②基质的pH影响弱酸性与弱碱性药物的穿透与吸收:当基质pH小于弱酸性药物的pKa或大于弱碱性药物的pKa时,药物的分子型显著增加而利于吸收。③附加剂:表面活性剂、透皮促进剂。④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的基质,也能增加药物的渗透性。油脂性强的基质封闭性强,可显著增加皮肤水合作用。⑷其他因素:还与药物浓度、应用面积、应用次数及与皮肤接触时间等密切相关。注: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对药物的释放较快,但对药物的穿透作用影响不大,制成的软膏较难透皮吸收。软膏剂:提取物、饮片细粉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1、特点:多用于慢性皮肤病,具有保护创面、润滑皮肤和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作用。2、常用的基质:油脂性(油膏)、水溶性和乳剂型(乳膏--水包油型、油包水型)。理想的基质应具备下列要求:①具有适宜的黏稠度,易于涂布于皮肤或黏膜。②能与药物的水溶液或油溶液互相混合,有利于药物的释放和吸收。③性质稳定,与药物无配伍禁忌。④无刺激性,不妨碍皮肤的正常功能与伤口的愈合。⑤易洗除,不污染衣物。油脂性基质:⑴特点:优点--①润滑、无刺激性;②能封闭皮肤表面,促进皮肤的水合作用,对皮肤的保护及软化作用比其他基质强;③能与多种药物配伍。缺点--①油腻性及疏水性较大;②药物释放较差;③不易与水性液混合;④用水也不易洗除;⑤不宜用于急性炎性渗出较多的创面。⑵分类:口诀:软膏油基分四类,油脂动植氢化油,类脂羊毛动物蜡,烃类石蜡凡士林,硅酮乳膏不宜眼。油脂类:动物油--豚油;植物油--麻油+蜂蜡→中药油膏;氢化植物油--不易酸败。类脂类:羊毛脂--吸水性好,提高药物渗透,黏稠;蜂蜡(黄、白)--调节稠度,辅助乳化;虫白蜡--增加稠度;鲸蜡--增加稠度。烃类:凡士林--黄、白;固体石蜡--调节稠度;液状石蜡--调节稠度。硅酮(硅油):二甲聚硅与甲苯聚硅→乳膏(无毒,但对眼有刺激作用,不作眼膏基质)注:凡士林:白凡士林对皮肤与黏膜无刺激性。油腻性大而吸水性较差、(仅能吸水5%),故不宜用于有多量渗出液的患处。合用羊毛脂、鲸蜡醇、胆甾醇→增加吸水性。合用表面活性剂→改善药物的释放与穿透性。调节稠度:四蜡--蜂蜡、虫白蜡、鲸蜡、石蜡。乳剂型基质:⑴特点:①对油和水均有一定亲和力,有利于药物的释放与穿透;②可吸收创面渗出物,易涂布、易清洗;③可用于亚急性、慢性、无渗出的皮肤病,忌用于糜烂、溃疡及化脓性创面;④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制成乳剂型软膏。⑵0/W型乳剂基质:能与多量的水混合、无油腻、易洗除。药物的释放和穿透较其他基质快,但若患处分泌物太多,分泌物会反向吸收进入皮肤而使炎症恶化(反向吸收),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分泌物太多不宜用(反向吸收)例如,一价皂(肥皂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的0/W型乳剂基质:处方:硬脂酸120g,单硬脂酸甘油酯35g,液状石蜡60g,凡士林10g,羊毛脂50g,三乙醇胺4g,尼泊金乙酯1g,蒸馏水加至1000g。处方分析:①三乙醇胺皂:三乙醇胺与部分硬脂酸皂化生成硬脂酸胺皂--为0/W型乳化剂。②未皂化的硬脂酸:作为油相被乳化成分散相,并可增加基质的稠度。③羊毛脂:增加油相的吸水性和药物的穿透性。④液状石蜡和凡士林:调节基质的稠度,增加润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