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主要内容(一)重要性院前医疗急救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在满足人民群众日常院前医疗急救需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jiǎnchēng)《办法》)明确了院前医疗急救的性质、概念,院前急救网络的建设原则,医疗救护员的配备,院前急救号码的管理等重点内容对于进一步加强(jiāqiáng)行业管理,规范急诊急救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将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纳入医政管理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贯彻意见,确保《办法》得到落实。(二)院前医疗(yīliáo)急救的发展历程★1980年国家卫生部颁发了“加强城市急诊工作”的文件。★1983年颁布“城市医院急诊室建立方案”。★1986年1月卫生部、邮电部发文规定,中国院前急救机构统一使用急救电话“120”。★1986年7月《关于加强急诊抢救和提高应急能力(nénglì)》。★1987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正式成立,“院前医疗急救专业”正式成为我国急诊医学的一部分。★1995年4月卫生部发布了《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2004年5月卫生部、国家信息产业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及“120”特服号码管理通知》。★2013年11月《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三)《院前医疗(yīliáo)急救管理办法》明确的主要问题2.院前医疗急救(jíjiù)性质3.院前医疗急救体系以急救中心(站)为主体,按照(ànzhào)急救半径和呼叫反应时间,由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确定医院共同组成网络。4.负责(fùzé)部门5.执业规范:取得相应执业资格证书的医师和护士;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医疗救护(jiùhù)员,医疗救护(jiùhù)员是当前医学专业院前医疗急救人员的重要补充。6.呼叫号码管理:全国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号码为“120”。急救中心(站)设置‘120’呼叫受理系统和指挥中心,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置‘120’呼叫号码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院前医疗急救呼叫电话。7.规范行业管理:对院前医疗急救的机构设置、执业行为、网络建设、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四)卫生(wèishēng)计生部门重点要抓好的工作1、加快完善(wánshàn)院前医疗急救网络2、统一(tǒngyī)院前医疗急救救护车配备。3、加强院前医疗急救(jíjiù)队伍建设4、建立(jiànlì)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全程监管机制5、对院前医疗急救进行(jìnxíng)一次清理整顿。特别(tèbié)落实好“五个不准”二、我区院前医疗急救的发展(fāzhǎn)思考院前急救,以往多是强调城市院前医疗急救,但是现在国家正在推进(tuījìn)城镇化建设,因此,在思考下一步的发展,必须重点把握院前医疗急救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建设问题,否则浪费资源不用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就无从说起,也是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向不相符。(一)关于院前医疗(yīliáo)急救模式我国院前急救(jíjiù)模式1、独立型——其中有两种:(1)院前院内完善型,如北京120、北京999,由院前急救科、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构成(gòuchéng),与市政府卫生局、各大医院直接联系。(2)单纯院前型,如上海、天津,由急救中心站及其分站与医院紧密协作模式,属于集中指挥型。2、依附医院型,如重庆、海南,依托辖区内医院开展院前急救的模式,在全国占多数。3、单纯调度指挥型,如广州、珠海,由市急救指挥中心负责,以若干个医院急诊科成立一个区域中心,实行分区域分科负责急救模式。4、联合型,如苏州、镇江,与公安、消防、交通(jiāotōng)等多部门联合设置模式,实行资源共享。各设区市要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服务需求等实际情况,选择符合本地的发展模式,制定中长期的发展规划,要有前瞻性,如钦州、防城港、北海等将海上院前医疗急救/搜救考虑(kǎolǜ)进去,有条件的要规划直升机停机坪以便空中院前医疗急救的需要。统筹安排建设进度和建设经费,有计划、分批次地安排急救中心(站)的建设。(二)加强(jiāqiáng)院前医疗急救信息化建设四个统一(tǒngyī)统一(tǒngyī)指挥体系:建立各市统一(tǒngyī)的指挥体系。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和承担重大保障活动时,各市院前医疗急救中心在当地卫生计划委的授权下,及时统一(tǒngyī)指挥和调度院前医疗急救资源,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提升应急保障力度。统一考核(kǎohé)机制(三)救护车和急救(jíjiù)装备配置(四)院前医疗急救(jíjiù)队伍建设2、建立多层次的院前急救人才体系。根据分类救护(jiùhù)模式的需要,通过培养、引进等手段,建立起一支由院前急救医师、助理医师、护士、医疗救护(ji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