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1章 绪论.doc

第1章绪论.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绪论自二十世纪初开始,由于钻井技术的不断成熟,世界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活动日益活跃,勘探领域从陆上到海上,从浅部地层到深部地层,从老区到新区迅速延伸。在这个钻井数量不断增加,勘探领域逐渐扩大的过程中,井喷失控日益成为威胁钻井安全的关键因素。世界上第一例公开报道的井喷失控发生在1901年1月10日,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南部的博蒙特,一口油井在起钻过程中发生井喷,巨大的压力把井内还未起出的700英尺钻具冲出井口,油气柱喷高达100英尺,最终喷出原油50万桶并引发着火。我国解放后第一口天然气井的井喷失控发生在1957年2月2日,重庆巴9井,起钻未灌钻井液引发强烈井喷,井内216m钻具全部冲出,与井架撞击着火,火焰高达120余米,先后经过3次空中爆炸才将大火扑灭。实践证明,单纯靠经验来处理井控问题已无法避免和减少因井喷和井喷失控造成的巨大损失。因此,国外一些大的石油公司和研究机构,把井控技术列为重要研究和发展对象,逐渐形成了一套较系统的井控理论。一井控及其相关概念1、井控的概念井控,是采取一定的方法控制地层孔隙压力。简单地说,即油气井的压力控制。井控作业要从钻井的目的和一口井今后整个生产年限来考虑,即要完整的取得地下各种地质资料,又要有利于保护油气层,有利于发现油气田,提高采收率,延长油气井的寿命。因此,井控技术已从单纯的防止井喷发展成为保护油气层、防止资源破坏、防止环境污染的重要技术保障,已成为钻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近平衡(或欠平衡)压力钻井的重要保证。根据井涌的规模和采取的控制方法的不同,把井控作业分为三级:一级井控(初级井控),是依靠井内适当的钻井液密度来控制地层孔隙压力,使得没有地层流体进入井内,井涌量为零。做好初级井控,关键在于钻前要准确地预测地层压力和地层破裂压力,丛而确定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和完善的井身结构。在钻井过程中,要根据地层压力的监测结果及时对钻井液密度进行调整,并结合地层的实际承压能力,进一步完善井身结构。二级井控,井内正在使用的钻井液密度不能平衡地层压力,地层流体流入井内,地面出现溢流,这时要依靠地面设备和适当的井控技术来排除油气侵钻井液,使井重新恢复压力平衡。这是目前井控技术培训的重点内容。施工现场的井控工作也主要是围绕二级井控的内容开展的,其核心就是要及时发现溢流,然后及时正确地关井。三级井控,是指二级井控失败,井涌量增大,终于失去控制,发生了井喷(地面或地下)。这时要使用适当的技术和设备重新恢复对井的控制,达到初级井控状态。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井喷抢险。通常情况下,要求尽量保持一口井处于初级井控状态,同时做好一切应急准备,一旦发生井涌和井喷能迅速做出反应,加以处理,恢复正常钻井作业。2、与井控有关的概念1)井侵(Influx)当地层孔隙压力大于井底压力时,地层孔隙中的流体(油、气、水)将侵入井内,通常称之为井侵。2)溢流(Overflow)井口返出的钻井液的量大于泵入量,停泵后井口钻井液自动外溢,这种现象称之为溢流。3)井涌(WellKick)溢流进一步发展,钻井液涌出井口的现象称之为井涌。4)井喷(WellBlowout,或Blowout)地层流体(油、气、水)无控制地涌入井筒,喷出地面的现象称为井喷。井喷流体自地层经井筒喷出地面称为地上井喷;地下井喷是指井下高压层的地层流体把井内某一薄弱层压破,流体由高压层大量流入被压破的地层的现象。5)井喷失控(OutofControlforBlowout)井喷发生后,无法用常规方法控制井口而出现敞喷的现象称为井喷失控。井喷失控是钻井工程中性质严重、损失巨大的灾难性事故。井侵、溢流、井涌、井喷、井喷失控反映了地层压力与井底压力失去平衡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井下和井口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及事故发展变化的各种不同严重程度。二井喷失控的原因及危害据不完全统计,1949~1988年间,我国累计发生井喷失控230口,其中井喷失控后又着火的井78口,占井喷失控的34%,因井喷失控着火烧毁和井喷后地层塌陷埋掉钻机59台。其中1978~1988年的11年间发生井喷失控井133口,因井喷失控导致死亡5人,伤41人。1994年~2004年发生16次严重井喷失控事故,尤其是罗家16H井,在社会上造成严重的影响。综观各油气田发生井喷失控的实例,分析井喷失控的直接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十四个方面。(1)起钻抽吸,造成诱喷。(2)起钻不灌钻井液或没有灌满。(3)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溢流。(4)发现溢流后处理措施不当。比如,有的井队发现溢流后不是及时正确地关井,而是继续循环观察,致使气侵段钻井液或气柱迅速上移,再想关井,为时已晚。(5)井口不安装防喷器。井口不安装防喷器主要是认识上的片面性:其一,实行口井大承包后,片面追求节省钻井成本,想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