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5,10(2005,10))多年来主要为理科和文科学生开设原子物理和文科物理两门课程。自95年国家教委提出“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想指导下,倪光炯教授和我产生了编写文科物理教材的想法。97年9月开始至今一直为文科学生开设文科物理的选修课至今。目的是提高文科学生科学素质,消除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隔阂。至今为文科学生编写出版了二本物理教材:《改变世界的物理学》于98年9月出版。本书以物理基本知识在现代高科技中应用为主线,融物理知识和前沿应用为一体为本书主要特点。《文科物理——物理思想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于2005年7月出版,本书是在高教社物理编辑部策划和热情支持下完成的,并列入“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与《改变世界的物理学》有完全不同的主线,是以物理基础知识为载体,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精神,将物理思想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作为主线贯穿全书。两本书起到了很好的互补作用。长期的教学实践对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必须贯串物理思想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以及如何在课程教育中实施这种融合有一些体会(包括思想认识、具体做法和实际效果),与大家进行交流,在新书《文科物理——物理思想和人文精神的融合》中具体体现了这种融合。()“”,“”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身就是。它们之间的分离倾向只是近数百年来的事,……主要表现就是科学与人文的分离。”“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一个重大的,,需要引起我们教育界的研究者、教育的管理者、教育的办学者共同来研究、探讨、实践。这对于我国21世纪的高等教育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是我国在新世纪建设先进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无疑是科学与人文综合的先导。……课程内容上,不仅是简单的理工科增加人文课程,文科增加科技课程,而是巳经出现许多和学科。”2000.3.14原教育部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文章《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科学时报)?,当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是消除现代文化中两种文化——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隔阂,而为加强这两方面的交流和联系,没有比大学更合适的场所了。,。《吴健雄袁家骝文集》?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法是大家都熟知的:科学直接地、并在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爱因斯坦文集(3—135—2)(括号中数字表示:第3卷135页第2行,下同)?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广大科技人员特别是两院院士要担起向全社会传播,,的重任。胡锦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2004.6.2?我赞成弘扬科学精神,也赞成弘扬人文精神,。……我赞成弘扬人文精神,但我更赞成弘扬科学的人文精神,更关注或优先要支持的是科学文化和反映着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人文文化的交融和结合。何祚庥《弘扬科学的人文精神》2005.3.21科学时报,科学与文化专栏?哈佛的教育——大学期望文科或理科的本科生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技能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在某一领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教援(02.8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大学不仅是经济的推动力,。——,。大学应培养学生判断事物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成功者所需的社会和个人品质。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教授(02.8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科学技术将不是造福人类而是带来危害;科学发展将不是有利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是造成新的矛盾和冲突;脱离人文精神的科学教育不利于高素质人的培养,会出现有知识而无文化的现象。2.,“”“”()?,,就要求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和结合贯串到所有课程教学中去。?是“”,还是“”?长期来,我们更多的是把学生头脑作为容器,一味“灌输知识”,而不是去,,。在教学中,只注重灌输知识的结果,必然造成一些学生对所学课程毫无兴趣,并认为对他将来出去工作没用,不想学。?授人以渔,以知识为载体,通过()的介绍,向学生传播著名科学家的,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分析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能适应新世纪迅速变化和剧烈竞争的创新人才。?应当反对把个人当作死的来对待。学校的目标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作为作为一个,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爱因斯坦文集(3—146—23)?。爱因斯坦文集(3—147—1)3.,(),?,物理学既是科学,也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