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艺术与人生之京剧的审美价值及艺术特性课1院系班级姓名学号艺术与人生之京剧的审美价值及艺术特性课2京剧的艺术特性(一)中国戏剧《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载有287种戏曲,实际上有360种,其中包括各地演出的秧歌、皮影、木偶等。中国有六大剧种:京剧、豫剧、黄梅戏、评剧、越剧、秦腔。而各地又有不同的地方戏剧。中国戏剧,是一种综合表演艺术,并因地域的差异而形成丰富的剧种。我们今天所讲的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尽管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却在表演艺术方面保持着虚拟写意的共同特点。这种多样性和同一性,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文化多元统一的结构特征和相融共进的民族精神。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分为生、旦、净、丑四种(末已渐渐并入生角)基本类型。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戏剧的角色生:戏曲中的男性角色,可分为三种类型。小生:戏曲中青年男性角色,扮相比较清秀、英俊。老生:戏曲里的中年男性,性格正直刚毅,举手投足温文尔雅。武生:戏曲中擅长武艺的角色。要有一定的武术功底和唱念功夫。艺术与人生之京剧的审美价值及艺术特性课3旦:戏曲中的女性角色。花旦:旦的一种,戏剧中活泼俏皮、伶俐俊俏的年青姑娘。刀马旦:旦的一种,在舞台上穿戴盔甲、手挥马鞭、会使枪弄棒的女子。青衣:旦的一种,指戏剧中那些端庄稳重的中青年妇女。老旦:戏曲中的老年妇女。艺术与人生之京剧的审美价值及艺术特性课4净:俗称花脸,突出标志是用各种色彩勾勒的脸谱。表现的是性格粗犷豪迈的人物。这类人物演唱粗壮浑厚,动作造型顿挫鲜明。丑:又叫小花脸,在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多扮演滑稽调笑式的人物。(二)京剧一、京剧简介京剧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以其无限的艺术魅力被称之为“国粹”。京剧以歌艺术与人生之京剧的审美价值及艺术特性课5舞演绎故事,是各行类艺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美术、杂技等艺术的综合体现。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出。其影响力据各剧种首位,受到各族人民喜爱。京剧,纸校熬┫贰薄ⅰ捌骄纭薄ⅰ肮纭保侵泄趁纾延校玻埃岸嗄?历史。清乾隆55年(1790年),四大徽班陆续进北京演出,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道光以后,三大班的班主兼主要演员程长庚以唱徽音、二黄著称,随着湖北汉调演员余三胜等进京搭入徽班,又带来被称为“楚调”的湖北西皮调,促成由徽调与汉调合流的“皮黄”唱腔的形成。京剧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四大名旦: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继程长庚等人以后,著名老生演员谭鑫培对程长庚、余三胜等许多前辈的唱腔和演技兼收并蓄,并加以发展融合,逐渐锤炼出一套唱法,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北京是该剧种形成的所在地,故而在清末、民初一直把它称作“京剧”。后来,随着京剧走出国门,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它曾一度被称为“国剧”。在此期间,梅兰芳、余叔岩等人在北京创立的一个京剧艺术研究机构,便取名为“国剧学会”;该学会出版的期刊,名称就叫《国剧画报》。蒋介石的“国民政府”1928年在南京建立后,下令改“北京”为“北平”,京剧便随之改称为“平剧”。随着30年代新剧(即话剧)的兴起,京剧又一度被称作“旧剧”。直到新中国成立,“北平”改称“北京”,京剧才恢复了最初的名称。京剧还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黄)、二簧(二黄)、大戏等。京剧对各剧种影响很大。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流传较广的有《霸王别姬》、《群英会》、《三打祝家庄》、《三岔口》等剧目。二、京剧的特点艺术与人生之京剧的审美价值及艺术特性课6京剧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三大艺术特征。以及夸张的艺术特点。综合性:京剧的四功五法是:“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京剧不像芭蕾舞只跳不说;也不像话剧只说不唱;更不像西洋歌剧只歌不舞(有些歌剧如《茶花女》虽然也有舞蹈,但是并不像京剧那样载歌载舞,把歌唱与舞蹈有机地熔为一体)。京剧不仅具有诗一般的语言艺术,几乎每一句念白都讲究抑扬顿挫,平仄分明,朗朗上口,每一句唱词都注重诗词格律,或七言,或十言,而且讲合辙押韵,讲文理对仗,更要讲中州韵的规范与湖广音的四声。同时,京剧又把歌唱、音乐、舞蹈、美术、文学、雕塑和武打技艺融汇在一起,是"逢动必舞,有声必歌"的综合艺术。它不像歌剧、舞剧、话剧,用歌、舞、话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