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电学.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考总复习电学.doc

中考总复习电学.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考总复习──电学【教学结构】两种电荷──规定、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电量电荷起电方法──摩擦起电、接触带电验电器──原理、用途一、电现象电流的形成、电流的方向电流电源──用途、能量转化、正负极导体和绝缘体──分类、微观机制电路的组成──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电路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和短路电路的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电流强度──定义、定义式:I=Q/t,单位,用安培表测电流二、电流、电压和电阻电压──作用、单位、用伏特表测电压,一些电压值电阻──定义、单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电流强度II=I1=I2,U=U1+U2,R=R1+R2三、欧姆定律欧姆定律串联电路R串=nR(n个R串联),U1/U2=R1/R2电压UI=U/RI=I1+12,U=U1=U2,电阻R并联R并=(n个R并联)R=(2个电阻并联)I1/I2=R2/R1本单元重点内容及对重点内容的理解:1.关于“电荷”:在电现象中,有一些关于电荷的相近名词,如:“正电荷”、“负电荷”、“电子”、“自由电子”、“正离子”、“负离子”等。这些名词含义是不同的。在使用这些名词时,可这样区分:(1)在摩擦起电、接触带电等问题中,注意是电子在转移,不能说成“自由电子”或“自由电荷”。(2)注意在泛泛地讨论导体、绝缘体的微观机制时,要说明是“自由电荷”,即导体能够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而绝缘体中因自由电荷很少,所以绝缘体不容易导电。而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水溶液靠“自由离子”导电。(3)在定义中用“电荷”来定义。如电流定义为电荷的定向移动,而电流方向规定为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2.关于电路的识别:电路的识别包括正确电路和错误电路的判断,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判断。错误电路包括缺少电路中必有的元件(必有的元件有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不能形成电流通路、电路出现开路或短路。判断电路的连接通常用电流流向法。既若电流顺序通过每个用电器而不分流,则用电器是串联;若电流通过用电器时前、后分岔,即,通过每个用电器的电流都是总电流的一部分,则这些用电器是并联。在判断电路连接时,通常会出现用一根导线把电路两点间连接起来的情况,在初中阶段可以忽略导线的电阻,所以可以把一根导线连接起来的两点看成一点,所以有时用“节点”的方法来判断电路的连接是很方便的。3.关于电路的连接:电路连接的方法为:1.连接电路前,先要画好电路图。2.把电路元件按电路图相应的位置摆好。3.电路的连接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4.连接并联电路时,可按“先干后支”的顺序进行,即先连好干路,再接好各支路,然后把各支路并列到电路共同的两个端点上,或按“先支后干”的顺序连接。连接电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电路连接的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的。2.每处接线必须接牢,防止虚接。3.先接好用电器,开关等元件,最后接电源。4.连接后要认真检查,确认无误后,才闭合开关。5.闭合开关后,如果出现不正常情况,应立即断开电路,仔细检查,排除故障。4.关于分析电路中电流、电压、电功率等的变化:在电路中,当开关断开或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前后,电路中的电阻及电阻的连接情况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分配也发生了变化,用电器的功率发生了变化,灯泡的亮度也发生了改变。在分析电路变化时,要首先注意到电路的连接方法。在串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引起了电路的一系列变化。当滑片P移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发生变化,电路中的总电阻发生变化,根据欧姆定律:I=U/R,电源电压不变,电强强度因电阻的改变而改变。在分析电压分配时,有的学生误认为定阻电阻因阻值不变,则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就不变。其实不然,在串联电路中,一个电阻阻值的变化会引起整个电路各个用电器两端电压分配的变化。可先分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即U定=I·R定,再根据电源电压不变U=U定+U滑确定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的变化。在并联电路中,开关的开、闭或并联支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仅影响支路的电阻的变化,不会影响另一支路中电阻的变化及电源电压的变化,所以另一支路中的电流、另一支路用电器两端电压均不变,但会影响整个电路总电阻及总电流的变化。用电器的功率决定于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用电器的电流,即P=U·I。若用电器U及I变化,P发生变化;若用电器U及I不变,P不变。【解题点要】例1.甲、乙、丙、丁都是带电体,已知甲吸引乙,甲排斥丙,丙吸引丁,则甲、乙和丁的相互作用是()A.甲吸引丁,乙排斥丁B.甲排斥丁,乙吸引丁C.甲、乙都吸引丁D.甲、乙都排斥丁分析:甲、乙、丙、丁都是带电体,从已知条件中推断甲、乙、丁三个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应用到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