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计划总结.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1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一语文计划总结.doc

初一语文计划总结.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一语文(下)个人教学计划汪伦祝一、学生状况分析:本学期,我校实行男女分校管理。我所带的两个班是初一女生部1、2两班,1班为快班,2班为普通班。1班共有学生40人,学生特点是整体素质好,学习积极性高,反应敏捷,目标明确,效果显著;2班共有34名学生,其整体状况明显不及1班。二、教学重点:1、了解童话、神话、寓言的基本特点。2、体会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3、加强文言知识积累和诗词名句背诵。4、继续搞好我校一贯倡导的“习字工程”、“日记工程”、“阅读工程”。三、教学目标分类: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打下基础。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五、教学措施:根据女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6.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8.对学生进行双基教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9.根据当前社会形势,推行语文素质教育。10.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11.实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12.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13.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14.利用竞赛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5.让优生帮差生,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16.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作品自作不少于70%17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18.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19.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20.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对家庭有条件的同学鼓励和指导他们利用语文教育网多学习一些课外阅读,优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六、培优辅差措施拟定:1.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3.课外辅导,利用晚修,文体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4.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5.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