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法_势_的美学内涵_徐志兴.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2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书法_势_的美学内涵_徐志兴.pdf

论书法_势_的美学内涵_徐志兴.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4卷第1期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月Vol.24No.1JournalofXuzhouInstitute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JAN12009论书法/势0的美学内涵徐志兴(徐州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摘要:文章从苏轼/笔所未到气已吞0的美学观点切入,重点阐述/势0在书法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中的美学内涵。一、古代书论家对/势0的美学界定。二、从中外古今众多理论家的阐述中,深化对/势0美学内涵的阐释。三、当代对书法之/势0的认识所存在的误区及其产生原因与纠正方法。关键词:书法;笔势;意境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571(2009)01-0063-06苏轼在5题王维吴道子画6中曾云:/道子实雄钩镮盘纡,皆以势为主。0康有为则总揽古今,统而论放,浩如海波翻。当其下笔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之:/古人论书,以势为先。中郎曰-九势.,卫恒曰吞。0落笔风雨,骨势雄放,浩如瀚海,气吞万里,这正-书势.,羲之曰-笔势.。,,兵家重形势,拳法亦重是从吴道子/点画飞动0的笔势中,对其/挥运之时0朴势,义固相同。得势便,则已操胜算。0(5广艺舟双神韵、意趣及所造境界的生动写照。苏轼所评论者辑6)古代书家论述的角度不同、层面不同,却不约而虽为画中之势,书势亦与之完全相通。一位书家若同地对/势0这一美学命题倍加重视并论之不休,这能如苏氏所言,下笔风雨,势不可遏,则其自然能于说明:/势0于书法无论是形式美还是内在美都有着书作中创造出/浩如海波翻0、/笔所未到势已吞0的非同一般的美学价值及意义。神化境界。显然,/势0是一个极富美学内涵的命题,列观古代诸名书,首先令我们为之惊叹不已的它所展示的是/神0、是/气0、亦是/意0、是/境0。便是其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之/势0。象周代的5石鼓一文6/体象卓然,殊今异古0,点画若/落落珠玉,飘飘苏轼所谓/下笔风雨0,即蔡邕5九势6中所说:缨组0,势态似/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0之意。不过,苏氏以/风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0。秦相李斯小篆雨0喻之,似乎更强调了笔下所具有的一股难以遏止被誉为/画如铁石,字若飞动0,/铁为肢体,虬为骖的气势和力量,其中不仅有力度、有速度,而且有情騑,江海渺漫,山岳巍巍,长风万里,鸾凤于飞0。在韵、有节奏,气势雄放,境界壮阔。书家用笔能有如诸多的汉碑之中,5礼器碑6/无法不备,无妙不臻0,此风驰雨骤、龙腾马奔之势,其笔线之中就会产生一其点画/瘦劲若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0。种强大的、令人震撼的内驱力:不可遏止,来去无迹,王羲之书法,历来评论颇多。梁武帝肖衍说:/羲之向背往来,不可端倪。读者观之,不仅会有/笔所未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0唐太宗说:/观到气已吞0之感,亦会产生/笔所已到势无尽、境也无其点曳之工,截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尽0之想。苏氏以/气0论/势0,沛然不可御,表现出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一种阳刚、雄放、阔大的美学特征,正是其美学思想端。0至唐宋书家,欧字/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的独到之处。历代书学自汉代蔡邕起,即多有对金刚瞋目,力士挥拳0;颜字/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势0的美学论述。张怀瓘5用笔十法6中云﹕/字须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0;张旭/兴来飞动无凝滞之势,是为得法。0姜白石在5续书谱6中洒素壁,挥笔如流星0;怀素狂草/奔蛇走虺势入座,曾说﹕/乍徐还疾,忽往复收;缓以效古,急以出奇;骤雨旋风声满堂0;米书如/风樯阵马0,黄书如/长枪有锋则以耀其精神,无锋则以含其气味。横斜曲直,大戟0,,等等,不胜枚举。它们无不以势感人,以收稿日期:2008-01-05作者简介:徐志兴(1943-),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63#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气逼人,以意启人,以境动人。正所谓/笔外有笔0,蓄势、布势,使笔之际须要取势。蓄势间,凝神著思,/势外有势0;/意外有意0,/境外有境0;/笔所未到气笔酣墨饱,然后握管在手,因意取势,自能不主故常,已吞0,笔所已到气亦不尽,势亦不尽,意亦不尽,境生成变化。字的即定结构随着书家取势时的审美情亦不尽。趣而发生不同的变形)))俯仰向背,奇正斜侧,以至这里我们不禁要问,苏轼所言之/气0与/势0之无秩序、不规则、反平衡、求残缺,无不带有书家鲜明间究竟有什么区别与内在联系呢?应该说二者有区的个性特征和审美理想。然而字形结构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