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课稿编辑精选.docx
上传人:小寄****淑k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教学评课稿编辑精选.docx

教学评课稿_3.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评课稿【优选】教学评课稿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学评课稿1今天有幸听了3节县优质课,题目都是《厘米的认识》,下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第一节是张老师执教。张老师导入得十分自然,从猜谜语入手,然后导入故事。整节课前半部分十分流畅,各个环节衔接得也很好。教师教态自然,亲切,能很好地调动整个课堂气氛。从认识几厘米开始,课堂秩序稍微有点混乱,在认识几厘米时,可以用课件展示一下尺子,让学生在上面找出不同的几厘米。在自主练习环节,测量练习本的长和宽时,师应稍微点一下课本的长和宽,这样孩子们就不容易混淆了。一堂课总结完后,时间已到,然后再出示拓展练习,有点画蛇添足的感觉。第二节是左老师执教。左老师的导入别出心裁,直接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度量工具量一量课桌的桌面有多长。(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测量方法,可能有的用尺量,有的用“拃“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有的用铅笔量,还有的用文具盒)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导入新课。中间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带着尺子在讲台上展示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这个地方次序有点混乱。最后展示各种各样的尺子,可把此环节放到认识尺子这个地方。一堂课下来,几乎没看见教室的笑脸。我觉得,亲切自然的教态对孩子们的互动也起着很好的作用。第三节课是刘老师执教。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是个难点,厘米是个抽象的概念,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还未成熟,抽象思维还未形成,来看看刘老师是怎么做到让学生认识1厘米的。在学生认识尺的时候,先是让学生说说在尺上看到了什么?认识1厘米时,先是让学生找一找尺上的1厘米,老师再讲解0到1是1厘米,1到2也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在尺子上找找,还有几刻度到几刻度之间的长度也表示1厘米的?这也是一个开放式的提问,结果学生思维活跃,有说2-3、4-5、6-7等等,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紧接着,刘老师出示1厘米长的`小棒,告诉学生,这个小棒的长度是1厘米,再让学生用食指和拇指“掐”小棒,让学生说一说,两指间的距离是多长。接着刘老师让学生轻轻地抽出小棒,再让学生观察两指间的距离,并相互说一说这是长1厘米。这个充满创意的设计让厘米这个抽象的概念先是很形象地让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有多长,抽出小棒后,学生对1厘米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厘米这一表象在学生脑海中有了深深的烙印。刘老师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让学生动手,再找一找生活中长1厘米的物体,通过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不再停留在1厘米上,而是更加丰富了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尤为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学生所有对厘米的认识都是在学生亲自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到的。这样习得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忘记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投入学习。以上三节课都有各自的教学特点,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也很多,博采众长,才会有更好的提高。教学评课稿2这堂由周秀娟老师执教的《风来了》一课,是湘版美术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课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教师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对新课程下的美术课堂常规教学做出了大胆的探讨,体现出教师重主体、重体验、重创新的教学理念。由于教法得当,美育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从中得到的德育方面的学习也收获不浅。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美育渗透德育的有效化呢?我从三个方面来评价这堂课的设计手段:本课的特点我认为体现在“趣”、“活”、“序”三字上,是一堂有特色的美术课,同时,我也就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发表一些自己的拙见:一、趣: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有趣的学习活动也是让学生感受学习乐趣,并最终形成学习兴趣的出发点。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夸美纽斯也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周老师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在本课一开始,教师借用电风扇给学生送来了神秘的“礼物”--原来是凉爽的风。这个有趣的“礼物”既让学生初步感知了风,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愉悦轻松的心情。新颖的导入给这堂课开了个好头。接下来,教师通过调换电风扇的风档,让女同学的长辫子和红领巾发生了有趣的变化:从微微飘荡到高高扬起,再到迎风乱舞,学生在笑声中学习观察、寻找变化、发现规律,并总结出:不同的'风可以用不同形状和方向的线条表示以及同一画面中物体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看得出,在教师努力营造的愉悦、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确是学得轻松而投入。不足: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设计了一个交互动画游戏,即让学生观察画面中哪些物体在风来时会变化,只要学生点击该处,便出现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