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原理教材:《新编会计学原理》15版李海波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第一章总论会计概述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法规会计工作组织会计学及其分支第一章总论重点:会计的特点和基本职能,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难点: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原始社会末期:萌芽阶段西周时期:出现“会计”命名和较为严格的会计机构。唐宋两代:四柱结算法;明末清初:龙门账15世纪意大利:产生“借贷记账法”19世纪英国:产生注册会计师现代会计职能扩展,具有管理职能。总之,会计经历由附带职能、独立职能到管理职能的发展,同时会计方法也经历了由简单到科学完善的发展,还将继续发展。第一节会计概述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二)会计的定义P4: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会计的特点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所反映的数据资料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完整性。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相结合会计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主要目标三、会计的职能与任务职能: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其他职能:预测、决策、控制、分析任务:职能决定任务第二节会计的对象一、会计对象的概念会计对象是指会计工作所要核算与监督的内容。会计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核算与监督能用货币表现的那部分经济活动的内容,不是全部的经济活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二、会计对象的内容制造业企业的经济活动及资金运动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二、会计对象的内容商品流通企业的经济活动及资金运动商品购进→商品销售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第三节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方法是反映和控制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记录、计算、反映和日常监督所应用的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资料分析利用第四节会计法规一、会计法规体系(三个层次)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会计法律。《会计法》,规范会计活动的基本法。2、国务院(或财政部)制定的会计行政法规。如《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以《会计法》为依据。3、各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的会计核算办法。二、企业会计准则亦称会计原则,是会计工作的规范。它是对于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和编制财务报告所作出的原则规定,或者说是这一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公认原则。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二、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指对会计赖以活动的客观环境所作的基本假定。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是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只是计算、记录、报告特定的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规定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及立场。(2)持续经营假设在企业没有明确的证据要终止经营活动时,应认为它可以按现有的规模、条件、目的继续它的经营活动。(3)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等距离的时间间隔,以便定期揭示经营情况及结果。及时提供信息。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起讫日期按公历日期。(4)货币计量假设对会计信息表现形式所作的假定。会计核算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来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并且以币值不变为前提。我国的会计核算通常是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实际发生,如实反映。相关性:决策有用性。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报表应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交易或事项,应采取一致的会计政策,保持一致;纵向可比。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交易或事项应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