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尽文中万千景始知山水日月情.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赏尽文中万千景始知山水日月情.doc

赏尽文中万千景始知山水日月情.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赏尽文中万千景始知山水日月情——浅谈如何通过文学欣赏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朱世蓉摘要: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的一大内容,在大自然中,无论泰山日出、蓬莱海市,还是春花秋月、夏雨冬雪,都有令人心醉神迷之处。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学生领略大自然多姿多彩、变幻无穷的情韵风致,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这是美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应将文学欣赏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联系起来,在阅读分析文学作品中自然景物描写的同时,强化学生感受、品味、领悟自然美的能力。那么,何以要通过文学欣赏来培养学生的自然美感悟能力呢?在文学欣赏中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又有什么意义呢?文学运用形象的语言,通过描写、叙述、比喻、暗示和象征等手法,在人的头脑中引起某种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这种形象虽然在清晰性和确定性方面比不上造型艺术和音乐,但它可以超越时空,有更为自由的表现方式,从而能反映更为广阔深邃的社会内容。文学的这一特征使之可以不受限制,灵活自如地把不同时代、不同季节、不同地域和不同层次的自然景物之美保存下来,从西周的“七月流火”“蒹葭白露”到二、三十年代的“荷塘月色”“白杨礼赞”;从“春风杨柳万千条”到“八月秋高风怒号”;从“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浓装淡抹总相宜”;从“阳春白雪”到“乡村野景”。万千风光,尽在其中。文学作品也就成为了储存自然美的大仓库。人的审美能力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相应的审美实践活动。因而文学作品也就成为学生自然美审美实践的最好场所,他们可以在这里获得各种各样的审美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教育,培养自己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水平。马克思曾说过:“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而艺术修养的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对美的感悟,其中首推对自然美的感悟。因为自然美是一切艺术的基础和源头。培养对自然美的感悟能力,对于人的培养和造就,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能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加深对文学作品内在意蕴的领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就讲究“兴”,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写来引出所要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及思想情感。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所反映的青年男女的美好爱情;“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所反衬出的劳动人民生活的劳累以及对奴隶主剥削压迫的痛恨和反抗。及至后来的李白、苏轼、曹雪芹以及现代的朱自清、冰心,都极为重视作品中的情景交融,以景言志。如果有较强的感悟自然美的能力,就能敏锐地捕捉到作品中自然景物的魅力所在,使之心弛神往,沉迷陶醉于其美,从而激发起对文学欣赏的热情,进而深入把握作品的真谛。如《荷塘月色》一文,如能感受那田田的荷叶、零星的白花、脉脉的流水、缕缕的清香、薄薄的轻雾之朦胧美、清幽美,即能从中体会到自然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再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必能把握在黑暗的社会里,作家内心的不宁静以及作家对生活的爱和净化生活的强烈愿望。通过对作品中自然美的欣赏,可以运用形象思维再现文中景象,进而领会其思想意义。其次,能开阔学生视野,增长智慧,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所谓想象力即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创造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的、独特的东西的能力。由于文学作品具有突破时空限制的长处,因而它能提供极为丰富的知觉材料,把丰富多彩的自然美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之积累起较为丰富的自然美的审美知识和经验,并根据提供的材料,再配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联想,去想象,从而再现作品中的意境,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因再现出来的意境的魅力而陶醉,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激情。历史上根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意蕴无穷的景物描写“渭城朝雨挹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及“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愁别绪而创作出的民族音乐《阳关三叠》就是典型范例。再如欣赏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随着作者的叙述,一幅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画展现在眼前,令人浮想联翩,在享受美感的同时,不仅把握了文章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主旨,也被那些古老的传说和风土人情所吸引,在由文见画、兴味盎然的美的享受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激发了学生们对自己故乡的思念和热爱,不少人因此而写出了思乡的佳作。再次,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及思想情操。大自然之美能使人心胸开阔,怡情冶性。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我深信美丽的风景,对青年心灵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教育影响,教育家的影响是很难和它匹敌的。”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厌恶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黑暗官场,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生活中,志存高远,在诗文中表现出对美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