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寓言.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韩非子的寓言.docx

韩非子的寓言.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韩非子的寓言《韩非子》寓言对后市文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故事的曲折和人物形象生动等方面。小编为大家提供五则韩非子的寓言,欢迎赏析!其一:循理桓赫曰:“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桓赫说,雕刻的要领,首先在于鼻子要大,眼睛要小,鼻子雕刻大了,还可以改小,如果一开始便把鼻子给刻小了,就没有办法补救了。同样道理,初刻时眼睛要小,小了还可加大。如果刚开始雕刻时,就把眼睛弄得很大,后面就无法缩小了。为人做事,也是一个道理,凡事要留有余地,留有后路。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失败。其二:亲疏郑人有一子,将宦,谓其家曰:“必筑坏墙,是不善人将窃。”其巷人亦云。不时筑,而人果窃之。以其子为智,以巷人告者为盗。郑国有个人,他的儿子将去做官,告诉他的家人说:“一定要把坏了的墙修建起来,这墙不修好,别人会来偷窃的。”他邻居也这样说。因为没有及时修建,别人果然偷了他家的东西。郑人认为他的儿子聪明,但却把说要修墙的邻居看作盗贼。其三:明过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已。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恶。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已;董安于之心缓,故弦统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绩短,之谓明主。古代的人,眼睛看不见自己,所以用镜子照着观察面孔;才智不足以认识自己,所以用道理来俢正。镜子不会因为照出脏污而有罪过,道理不会因为暴露过失被怨恨。没有镜子,就没办法修整胡子眉毛;不遵循道理,就不能明辨是非。西门豹性情急躁,所以佩带柔韧的皮带来提醒自己从容;董安于性情迟缓,所以佩带绷紧的'弓弦来鞭策自己敏捷。所以用多余补充不足;用长的接续短的就叫做英明的君主。其四:用势周公旦已胜殷,将攻商盖。辛公甲曰:“大难攻,小易服。不如服众小以劫大。”乃攻九夷而商盖服矣。周公旦已经战胜了商纣王,将要去攻打商盖这个地方。辛公甲说:“大国难以攻打,小国容易征服。不如先征服众多小国来威慑大国。”于是就攻打东方各个小部族,而商盖也就归附了。其五:因时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国有个人善于编织鞋子,其妻善于织缟,他想到越国去生活。有人对他说:“您必然会穷的。”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鞋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你的手艺到了越国完全用不到,想不穷,这可能吗?”韩非子名言警句1.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2.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3.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4.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5.巧诈不如拙诚。6.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7.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8.凡治天下必因人情9.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10.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11.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12.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13.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14.自见之谓明。15.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16.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1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18.倒言反事以尝所疑。1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20.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21.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家法,虽危不亡。22.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23.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24.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25.臣得树人,则主失党。26.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27.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28.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29.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为惠於法之内,动无非法。30.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31.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32.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盲者处平而不遇深溪,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人物介绍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韩非子》是在韩非子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非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非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主要观点历史进步论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而且他认为如果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