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2).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开题报告 (2).doc

开题报告(2).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基于PLC的四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0914091学号58学生姓名张朋磊指导教师弓亚超开题日期2013年4月1日<<基于PLC的四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业得以迅速发展,高楼层建筑不断出现,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为建筑内提供上下交通运输的电梯工业的发展空间在不断扩大,已成为工作和生活中的必需设备。针对飞速发展的电梯产业,提供安全、高效、环保的电梯控制系统,使每一部电梯都能安全高效地运行,成为电梯产业得以健康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目前,有可编程序控制器和微机组成的电梯运行逻辑控制系统,正以很快的速度发展着。采用PLC控制的电梯可靠性高,维护方便,开发周期短,这种电梯运行更加可靠,并且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完成更为复杂的控制任务,已成为电梯控制的发展方向,,其许多功能是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无法实现的。可编程控制(ProgremmableController)系统是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它采用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通过可编程控制器可以实现由继电器实现的逻辑控制功能,而且最主要的是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功能,使得当改变电梯的控制功能时,只要更改程序即可,而不需要像继电器一样需要更改硬件和接线。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电梯的控制技术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微机作为控制单元,电梯控制信号的采集、运行状态和功能的设定都是由其来完成的,实现电梯的自动调度和集选运行功能;第二种控制方式是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来取代微机信号集选控制。目前,国内大多数厂家都选择第二种控制方式,其原因在于不仅生产规模较小而且自己设计和制造危机控制装置的成本也非常较高;由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不仅具有程序设计简单灵活、控制起来稳定可靠、生产规模较小、成本低,而且抗干扰能力强以及强大的网络通讯功能等特点,因此,在国内,对于一个中小型的电梯控制系统来说,大多都是采用PLC控制,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来取代微机实现信号集选控制,所以PLC控制电梯系统技术在国内电梯行业中得到了较广泛的运用。国外最早也采用继电器控制方式来控制电梯的运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逐渐淘汰了微机控制方式,现在也采用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来控制电梯的运行。三、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一)课题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首先对PLC工作原理的分析,电梯各个结构的分析,完成对PLC的选型,I/O的分配,与PLC的连接。同时对系统进行编程,对系统进行仿真。(二)课题创新(1)给出电梯相关的分类和基本结构,常用的电子元器件比较分析。(2)电梯拖动原理,控制原理和几种微机控制电梯电气原理等相关原理分析。(3)给出PLC周围器件连线图。(4)给出PWM变频调速电梯系统主电路原理图和控制原理图。(5)完成电梯信号控制系统方案的确定及相关原理图。(6)相关电气件的选型及其参数的确定;列出电气件的型号及参数、数量、用途。(7)绘制设计图纸:(计算机绘制)电梯机构示意图、拖动系统图、控制电路图、信号原理图等。(8)给出简单的安装,维修,调试方法。(9)针对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相关的方法分析四、课题的研究方法:1、认真复习之前学过的相关课本:PLC控制及其应用、自动控制理论等,熟悉相关知识,为本次毕业设计打好基础。2、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及校内网上的资源库,浏览有关资料文献,并对与设计有关的知识和文献资料进行汇总、归纳,结合设计任务构思设计草案。3、通过仿真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4、通过向经验吩丰富的弓老师请教。5、系统分析电梯的各个结构。五、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计划进度如下:第5周完成开题报告第6周完成绪论、系统的概述第7-8周完成系统的硬件设计第9-10周完成系统的软件设计第11周完成系统的仿真及结果、总结与展望第12周论文初稿的修改和整理.交设计指导教师第13-14周进一步修改论文并做答辩前准备第15周论文答辩预期成果:本课题通过PLC控制电梯的设计,使电梯稳定性加强,故障率大大降低,维修工作减少。六、参考文献:[1]杨长能,张兴毅.可编程序控制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彭瑞勇,程建国.中型高炉上料系统中的PLC控制[J].[3]可编程控制器.FP系列说明书,松下电工株式会社[4]王庭有.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5]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