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预算公开 加快预算制度改革.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积极推进预算公开 加快预算制度改革.doc

积极推进预算公开加快预算制度改革.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积极推进预算公开加快预算制度改革吕庆明公共财政是现代国家的核心要素,与代议制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相适应。预算法是公共财政的制度载体和游戏规则,建立公共财政就是构建现代预算制度。预算公开则是预算制度建构和改革的突破口,是实现公共财政目标的关键,是财政权力运行科学、合法、有效、高效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障。一、推进预算公开的必要性我国全方位的改革,涉及到了经济、政治、管理和法律各个领域。在不断深化的改革过程中,每个领域都在不断强化了对预算公开的供给需求。(一)预算公开的法律需求落实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需要推进预算公开。民主是我国政治制度设计的核心和目标,这主要体现为我国宪法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作为基本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这一原则的制度化表达。在间接民主制下,人民需要知晓掌权者是否忠于职守,掌权者也需要通过公开相关信息来证明自身尽职尽责。预算公开是保障人民监督掌权者正当行使权力的必要保障,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群众的观念业已发生变化,这主要表现为不断增强的权利意识和更加迫切的权利保障需求。我国法律体系的建构和法治的运作,亦是将权利实现和权利保障作为核心。在法律所确认的权利体系中,公民的知情权是其中重要的内容。知情权是宪法所确认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所自然衍生出的法律权利,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条件和体现,是推进民主政治、实现公民有效政治参与的权利基础,是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有效工具。预算公开是实现公民知情权的重要保证,只有预算信息公开,人民群众才能有机会获取到相关信息,满足知情权的要求。(二)预算公开的政治性需求政党执政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执政党只有充分尊重和自觉运用执政规律,才能达到长盛不衰、永葆青春的目标。遵循执政规律,我党因此在十六届四中全会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要求。财政民主和预算公开是为世界各国执政党执政实践所证明了的普遍规律和宝贵经验,是执政科学性、民主性、法律性、长期性的必然要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党长期执政的经验总结。进一步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需求,要求实现预算公开,以夯实我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需求,要求建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预算公开是保持执政党的先进性、廉洁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权力所有者和掌控者角色分离的条件下,掌权者必然需要证明自身权力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政府代表人民行使行政权力,对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因此政府必须不断的向人民证明自身行为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在我国不断走向民主化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对政府行为的关注愈来愈多,监督越来越严,这就需要政府不断向人民群众证明自己行为是否正当,以便获得人民的认可和支持,否则必将丧失民心,各项制度和政策在缺乏人民支持下必定无法取得理想效果。预算公开是政府证明财政权力正当性和获得人民支持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能否满意、高兴的重要保证。(三)预算公开的经济性需求在我国逐步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公共财政运作的绩效,通过公共财政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公共财政资源的浪费。这就需要不断强化公共财政预算过程的科学性、民主性、监督性、透明性。预算公开原则强化了对预算行为的监督,减少预算过程的随意性和私利性,回归公共财政的公共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减少因暗箱操作带来的预算资金的低效率和浪费;预算公开开拓了民众监督、参与预算过程的渠道,提高了预算过程的人民性,能够使得公共财政预算真正体现人民的意愿、满足人民的迫切需求、解决人民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而提高公共财政的绩效。同时,预算公开便于投资者准确把握政府预算资金的流向,了解国家未来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政策走向,有助于改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整体效益的提升。(四)预算公开的管理性需求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是新时期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公共财政制度的改革是基础和必要保障。政府的社会管理,既是公共权力运作的过程,也伴随着公共财政的执行。预算公开不仅充分体现政府社会管理权力的公共性、服务性,增强政府社会管理的透明度,便于人民群众对政府社会管理行为的监督,增进民众对政府社会管理行为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建立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互信与合作,减少社会管理过程中的误解、矛盾和对抗,促进社会和谐,是社会管理创新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夯实政府社会管理权力的合法性根基。二、实现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