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doc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所谓传道即教学生做人,将“传道”置于教师诸责任之首,可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何等的重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从这里可以知道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认为有责任利用手中的工具,塑造学生健全的品格,教会他们怎样做人,为此我们可以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一、在备课时发掘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内容,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变成附加的成分,而应从具体内容实际出发,挖掘课文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教育意义。比如在教《灯》这篇课文时,怎样才能挖掘它本身具有的思想性呢?巴金的这篇《灯》写于抗战的相持阶段。国民党的卖国投降主义造成大半个中国的沦亡,无数人惨死在日寇的铁蹄之下,黑暗笼罩着大地。抗战能不能胜利?中国有没有前途?作者通过描写黑暗中的灯光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进一步揭示出这种希望的存在,是由于人民之间的团结和帮助。只要充满信心,重新点燃心中的灯,就一定会不断向前,夺取胜利。我们如果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时,也能看到前面希望的灯的话,就能取得好成绩。教者只要准确地选取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渗透,效果是可佳的。如果每篇课文都能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或得到一次教育,那么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可以达到的。二、介绍时代背景时进行德育渗透。中学课本有不少介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品质的文章。讲读这类课文,在介绍时代背景时,联系他们为祖国作出的贡献及他们的崇高品质进行教学。如在讲授《个人和集体》一文时,着重介绍刘少奇同志1939年7月8日在延安马列学院讲演后的反响,同时该文对于今天的我们还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从而使学生认清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弄清今后自己该怎样做。类似这样的文章,通过这样的背景介绍,激励了学生,同时也让他们懂得该怎样做人,怎样学习。三、用课文中饱含的亲情挚爱浸润学生的心田。语文课本收集的皆是古今中外的不朽名篇,其中不乏寄寓美好情感的杰作,语文教师就要善于借助这些文章进行情感教育。日前我讲授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首先动情的讲述了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年轻人嫌弃年迈的盲父亲,要将父亲领到遥远的山那边遗弃,心领神会的老父亲却一路不断的丢弃石子做标记,以防儿子返回时迷路,结果深深懊悔满含热泪的儿子将父亲背回了家尽心赡养。以此联系人间真爱,进而导出朱自清先生记录父子情深的优秀散文《背影》,为课堂奠定了亲情融融的感情基调,继而我抓住文中父亲的四次背影和“我”的四次流泪,层层深入的揭示真挚的父子之爱,学生都被这深沉的父子情感所感染,接着我不失时机的引导:“同学们、冬天我们坐在温暖如春的教室里,天气骤变时,最常看到的是窗外站在凛冽的寒风中,为你送来棉衣的父的身影;放学晚归时,村头必然会驻立着焦急翘望的母亲的身躯。大家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细节倾注着父母对你无微不至的关爱?”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踊跃发言,从生活点滴中悟出了长辈对自己的关爱,进而和朱自清先生抒发的父子之爱产生了共鸣。最后课堂结束时,我和同学生们一起唱起了《父亲》这首歌,将感恩之情推到了高峰,从同学们眼中闪动的泪花,我读懂了感恩已深深地烙在了他们的心中。四、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受诗词歌赋的熏陶,语文教师大都是情感型的人,对学生朦胧的情感纠葛,具有独特的感知能力。我们可以用独特的慧眼去观察学生,进而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以朋友的方式把我们所经历过的、所感受到的以及从别人那里得来的经验教训告诉他们,供他们参考借鉴。用爱心去温暖他们的心灵、化解他们内心深处的冰冻。增强他们走出困境战胜困难的勇气,塑造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品格。我曾遇到这样一个学生,他原本品学兼优,有一段时间却上课精力很不集中,眼神总围着一名女生的一举一动转,显然他早恋了,于是在一个课外活动我找他谈心,或许是基于平时的默契吧,话题一打开他就坦率的告诉我他爱上了班上的文娱委员,她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让他浮想联翩,为此他惶恐不安但却难以自拔,于是我给他讲述了我读师范时的一段情感故事,使他明白了感情只能是在自己有了足够的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开花结果,比如成熟的年龄、应有的学识、经济的积累、事业的基础等。而且我和他约定将此事暂时“深埋”半年后再讨论,孰料不过月余他就几次三番的在我面前不满她的“年幼无知”“不学无术”“好吃懒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