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1.三、四十年代:以黄友葵、喻宜萱、周小燕、朗毓秀等为代表。当时美声唱法传入我国有两条途径:一为我国赴美、法、德、意、比利时等国的声乐留学生相继返回;二为十月革命后,一些俄籍歌唱家、声乐教师来到我国。前者构成当代著名的“四大名旦”——黄、喻、周、朗。后者是著名男低音、与夏里亚宾齐名的俄籍教授苏石林。2.五十年代:以保加利亚声乐专家为代表。保加利亚声乐教授契尔金于1956年12月来华,进行了两次讲座,一次示范性教学。第一次讲座《关于发声上的一些问题和发声练习的重要性》,第二次讲座《歌唱的基本原则及如何训练初学者》。当时在保加利亚留学的歌唱家有施鸿鄂(男高)、张利娟(女高)等。3.六十年代:以意大利声东教授伊莉丝·科拉岱蒂为代表。强调关闭的唱法,在换声区之前就要处于掩蔽位置了。在我国当时的声乐界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在男高音的训练上得到极有价值的启示。4.七十年代:以美籍男低音歌唱家斯义桂为代表。70年代斯义桂来华讲学掀起了一股向美声唱法学习的热潮。1979年7月中旬,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讲学与授课,带给国人科学的教学观念,新鲜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声乐教材。斯义桂是上海人,1947赴美深造,不断演出,奠定了他在国际乐坛上的地位.斯义桂将“质地放在首位,演唱时声音的美、表情的美、语言的美应综合为一和谐,统一的整体,响而不放纵,轻而不畏缩:高音不冲不滑,低音不压也不垮。他还强调练声时也要有感情,教师的示范应十分准确,否则不如不示范。斯义桂有很多很好的练声曲,有兴趣可以找来研究一下。5.八十年代:以意大利声乐大师吉诺·贝基为代表。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在文化交流方面扩大了范围和途径。1982年美国一流的朱利亚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佛洛(Fello)教授来华,到上海音乐学院讲学,为13名学生授课。他主要用轻机能训练法:先假后混,用打嘟噜(用气弹舌)。气击双唇,打哈欠和叹气状态,歌词的朗诵。1981至1983年贝基三度来华。贝基(CinoBechi),他的讲学热情负责,清楚易懂,论点可信,明确了一些概念,纠正了一些混乱认识。6.九十年代:以荷兰女高音阿米玲(阿美玲,Ameling)为代表。阿米玲是20世纪世界著名歌唱家,擅长演唱德国艺术歌曲,她于1989、1993年先后来华讲学授课,综合如下:1.对艺术歌曲要了解伴奏,然后是歌词,最后才是唱声音。2.伴奏者不要等歌唱者,钢琴和声乐像是“二重唱。踏板不要用得太多。3.对许多作品给予了具体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