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韩国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随着门铃响,主人会拿起门边的话筒与来访者通话并可看到访者模样,确认之后控制开门。事实上,这种场景不少见,此种系统即是可视对讲系统。而对于中国大中城市的居民而言,对讲系统也确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要的家庭安防设备。由此可见,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安防产品中对讲系统俨然已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家居成功的产品之一,但是,时隔多年,你是否还能忆起最开始的对讲产品?是否还记得第一套成功应用于小区的对讲系统的新奇?那么,借本刊第100期来临之际,一同来回顾对讲/HYPERLINK"http://www.szznjd.com/List.asp?mod=338"智能家居系统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共同追忆那些年的奋斗时光。前世今生改变依然在继续有资料显示,中国房地产业在废除福利分房的政策之后,自1999年开始至2003年处于一个高速增长期,并在2003年到达高峰;经过随后几年的调整,借着2008年奥运会之东风,中国的房地产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平稳增长。而对于对讲产品来说,其高达90%的比例是用于住宅领域,主要包括各种规模的住宅小区、别墅豪宅等。中国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带动中国对讲产品飞速成长的主要源动力。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对讲产品在经过多年发展后,其组成架构、产品形态、技术水平、品质功能等早已不能同日而语,人们一定还清晰记得其发展轨迹,但无论最为原始的单门独户的对讲门铃,还是现在的TCP/IP方式的数字联网架构对讲系统,甚至是功能强大而先进的智能家居系统,都离不开“舒适、实用”的设计理念,这也是对讲产品为何能广泛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原因。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的对讲/智能家居系统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关键字:起步非可视单元型对讲产品起源于欧洲,是由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由台湾再从香港传至深圳,深圳算是内地最早出现对讲产品的地方,随后才从深圳传到全国各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国内开始有简单的楼宇对讲产品销售,主要是韩国、台湾等品牌产品,国内的楼宇对讲行业开始于90年代初的1993年前后。”从1993年~1997年,伴随沿海地区早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国内楼宇对讲行业迎来了第一个发展期,出现了深圳白兰、宝石等品牌的楼宇对讲产品,福建等地也有部分厂家开始生产。这个阶段中,所出现的对讲产品是最为简单的类型,即非可视非联网多线制对讲系统,仅具备开锁、通话等简单功能,住户通过对讲通话根据访客的声音来做判断是否开门。随着技术发展,之后又出现了非可视非联网单元总线制对讲系统,泉州佳乐电器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倪源福解释,此类总线制系统采用编解码电路及RS485总线,仅单幢建筑内通讯,当时主流芯片为Philips-TM1300,安装时,通常一个单元一个独立的系统,整个小区内的各单元全部都是独立的,无法实现整个小区大面积组网。而此种分散控制系统,各自为政,不能实现小区统一管理,当然系统功能也相对单一。当时,仅有广东少数厂家在生产,用户多集中在广东。2000年前后关键字:成熟联网总线制既然单元型的对讲产品无法满足中国蓬勃发展的需求,那么有需求就会有发展。且这个阶段亦是中国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的时期,高涨的买房潮,促使楼宇对讲行业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而这阶段的住宅小区提出了封闭式小区管理的需求,因此就需要开发出能够适应中国住宅小区封闭式管理特点的小区联网对讲系统。在这一发展阶段中,为解决之前无法统一管理的缺陷,小区总线制联网就成为解决此问题的一大办法。公司在1998年就开始开发总线制联网管理中心的设计,当时这种产品设计因国内外没有类似产品可借鉴,所以研发是比较艰难的,主要困难在音视频的联网传输,因基带信号传输是比较难处理的,且由于音视频点又多,音视频衰减又很大,信号很不容易处理。但在逐渐摸索过程中,这些问题均一一进行解决。总线制联网对讲主要采用单片机技术的现场总线技术,现在常采用的总线主要包括CAN总线、BACNET总线、Lanworks总线、RS485总线等各种联网总线技术,这个时期的厂家均纷纷推出总线产品。采用总线技术,解决了多音视频源的切换选通控制问题,使小区大范围内的音视频联网成为可能。采用总线制技术可把小区内各个分散的系统互联组网、统一管理、协调运行,从而构成一个相对较大的区域系统。但也不能否认的是,总线制的缺陷也是明显的:总线制联网只解决了音视频切换选通控制,而未涉及对模拟音视频信号的处理,所以音视频信道“少”是自然的(某一住户通话信道就被其占有),门口机、室内分机及管理中心三方通话或两方通话时其它分机均出现功能自锁现象;无论控制信号还是音视频信号传输距离都较短,距离长短视每品牌设备的性能而定,但很少有超出1公里的。而随着小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只能分为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