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育反思.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有效教育反思.doc

有效教育反思.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有效教育反思MS-EEPO创始人孟照彬教授有一句经典名言:干小事靠自己,干大事靠团队。曾经有外国人这样评价中国人:一个人是条龙,一群人是条虫。这句评语说明了国人团队意识和精神的缺失。虽然我们每个人却能看到团队力量的强大,看到团队带给我们人性的温暖以及资源共享、实现共赢的优势,但是我们不懂得如何训练团队,即使训练了也效果不好,不能形成凝聚力、使效率最大化。以我个人的理解,两个人以上就可以称作团队,那么孟教授提出的“单元组”和“团队”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有些困惑,跟同事交流,又查阅资料,综合分析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团队是单元组的高级形式,它比单元组凝聚力更强,目标更明确,效率也更高。训练团队要从单元组练习开始。“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不是大班,也不是小班,而是单元组形式”。单元组形式比小组学习更有新鲜感,也更有效。它由关注、关照、倾听、亲和力、资源利用等几个项目构成,人数不定,有小组大组超大组之分,是发展团队的基础。老师进行组织时,要注意几点:一,分工明确;二、合理使用空间;三、相互关照,不要出现“边缘人员”;四、分组灵活,例如随机分组、异地分组等。老师要从繁杂的教学和班务解脱出来,锻炼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就要训练团队。训练团队的指导思想是“每个人都有成才的潜力,团队里没有差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势特征”,可以说“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怎能不发挥其巨大威力呢?团队的原理形态由标识、共同目标、分工、共同完成任务、共享等项度构成。“组织好学生”是训练团队的重点,只要组织得好,就能解决课堂上“一动就活,一活就乱”的尴尬场面,是学生能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培养学习兴趣,培育出更多创新型人才。关于团队训练,孟教授编了一首顺口溜,强调训练团队的重点:名称口号与标识,彰显团队凝聚力;共同目标有动力,共同完成获才智;共同分享方胜利,才是团队之真谛。听了两节eepo交流课,一节语文,一节数学。欣喜地发现:EEPO在未央大地上生根、发芽、抽枝,初见成效。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谁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虽然目前还停留在初级和模仿阶段,但每节课依然闪烁着每位同仁智慧的光芒。我相信假以时日,一定能得心应手,真正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一个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模式。EEPO的核心灵魂:自由合作,高效创新学习。任何形式都为这一目标服务。所以不必过于关注形式,而应关注学生到底学到多少东西,是否学得快乐,学得轻松。有效教育不是将课堂完全都给学生发挥,而是“顺学而导”,教师要进行有效的点拨和评价,我称之为“教师介入”。如果学生回答错误,难道只是鼓励不做评价吗?如果大卡展示,学生“大动”交流进行资源共享,那么错误的东西被共享会造成什么样的恶果?单元组团队活动如果没有明确分工,往往会变成一个人的小组,小组长又写又画又说,忙得不亦乐乎,其他组员只有跟着凑热闹的份,那么成立团队还有什么意义?小组分工必须明确,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即使非其所长。有位同行做的很好,他让小组长组织“小画家”画画,“小作家”完成写话,"小思想家"献计献策,组长进行协调,使人人有事可做,这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同时每个人的角色可以转换,提高每个人的各项能力。关注细节。我们的课堂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要体现对个性的尊重,要体现教育民主的原则,要引导文明言行。比如:“小组合作,悄悄话”,“一流品质静悄悄”,“你精彩,我喝彩”等等约定的使用。郭江毅2013.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