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2--中国古代手工业、商业、城市和资本主义萌芽.ppt
上传人:努力****冰心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2.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2--中国古代手工业、商业、城市和资本主义萌芽.ppt

高一--必修二--第一单元2--中国古代手工业、商业、城市和资本主义萌芽.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考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什么是手工业?稳定小农经济,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市场发育1、冶铁业冶铁燃料、变化多;战国木炭、汉用煤。宋代普遍、铁质高;南宋用焦、明流行。2、纺织业汉丝、唐缂、宋元棉;松江崛起、成中心。明棉取代、丝麻毛;成为民众、主衣料。3、陶瓷业东青、南白、元彩,明斗彩、清粉琅。唐独立、遍南北,取代丝绸、出口大。18世纪、遍世界,欧人苦苦、寻秘密。1.分工日益细密,技术水平不断进步;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有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3.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并受农业生产的制约;4.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5.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城市的发展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最有可能是()某文化遗址出土的同一时期的文物有:(1)陶器、玉器、石器、象牙器、骨器;(2)有刻画符号的陶尊;(3)随葬品数量相差悬殊的墓葬;(4)1立方米的碳化粟。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一时期()A.手工业门类齐全B.已出现成熟文字C.产生了贫富分化D.具有江南文化的特征下列古代手工业技术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下列产品突出体现了“工官”制度的是A.汉代的盐铁B.唐代曲辕犁C.宋代指南针D.明代的丝绸马克思曾说,在珍妮纺纱机发明之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出一个双头人容易”。中国能改变马克思这一断言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北宋B.元朝C.明朝D.清朝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考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古之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孟子·公孙丑下》商朝的贝币战国,布币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交子”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古代中国商业产生和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征?二、城市的繁荣二、中国古代城市的繁荣思考: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辞》《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在商业上的特点吗?3、宋代城市的特点:打破限制三、古代中国传统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古代货币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2.商品种类由满足贵族消费向满足人民大众需求转变;3.城市增多,经济功能增强;4.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5.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6.形成地域性商帮;7.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念;四资本主义萌芽表现:1、农业发达2、手工业发达3、商业繁荣4、综合国力温饱问题也就是“衣食”问题。在“食”的问题上,一方面,提高水稻种植技术,扩种双季稻,提高亩产量;另一方面,从国外引进和推广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在解决“衣”的问题上,一方面大力推广植棉,另一方面,棉纺织技术提高,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清·叶梦珠《阅世编》(清前期因)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而)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民族的首位。——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下列有关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议一议:大户张织为生;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史载:“盖天下产铁之区,莫良于粤,而冶铁之工,莫良于佛山”。佛山冶铁业以家族经营为主,称为“炉主”,雇用大批炉户。乾隆时,炉户不下二、三万人。年产量达4590多万斤铁。大量的铁器远销到全国各地,乃至利用佛山与澳门之间的水道,走私出洋。——引自佛山市博物馆研究成果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用,暮息而归。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B.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裕劳动力C.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有学者认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