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ppt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7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一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ppt

第一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必修二新史观新高考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文明时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同一地区的不同时期文明的纵向整合以中国的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为例微观上把握住历史史实,并总结出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由于教材采用专题史的编排顺序,造成三种文明之间人为的割裂,因此要对同一历史时期同一地区内部的三种文明之间进行整合。整体史观(即全球史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现代化浪潮从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整体历史观认为,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人类交往推动了历史的横向发展,要重视人类交往的历史:包括交通工具、国际会议、国际组织、国际战争、思想文化交流与人类交往的发展;要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全局认识中国历史.现代化史观:强调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是历史的纵向发展。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人类实现现代化的两种基本途径,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国情决定社会史观(社会史范式)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主要指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历史素养古代小农经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现代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考纲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耕作技术、生产工具的改进小农经济的成因及特点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地位及成就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古代手工业的世界地位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改造和利用自然使其适应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针对训练(2012·广东文综历史·1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2012·江苏历史·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基础知识梳理知识拓展篇1、政治条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2、经济条件: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动力革新的要求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西方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工具的革新,而中国古代的手工业虽然成就突出,却未导致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未实现生产力的极大飞跃。原因何在?(2012·浙江文综历史·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2012·安徽文综历史·15)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37.10%,江西行省占9.56%,湖广行省点6.97%(2012·海南卷历史·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2012·山东文综历史·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2·四川文综历史·39)(60分)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