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东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策略.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黑龙江省东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策略.doc

黑龙江省东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策略.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黑龙江省东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策略【摘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必须实现产业和城市的双重型。产业转型的实质是企业自生能力的培育扣提高,而城市型才是经济转型的关键。只有率先开展城市转型。以城市转带动产业转型.才能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本文针对龙江东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现实难题.提出了黑龙江省东部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四大策略,即以城市转型为先导、以政职能转变为保障、以企业自主竞争为依托和以构建产业簇群重点。【关键词】城市转型自主竞争产业簇群针对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的研究,国内外的文献资料一直比较丰富。尤其是近几年,国内从政府到学术界都对这一问抱有极高的热情,但是有两个问题长期被忽视。一是在讨论源型城市转型时都集中在经济结构或产业转型上,忽视了资型城市自身的城市转型问题研究。二是谈资源型城市的产业何选择和转型的多,忽视了产业和经济结构的提升,必须由企来完成。产业和经济结构的提升是企业自生能力发展的结,是任何政府的政策和战略都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们认为,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必须实现产业和城市的双重转型。产业转的实质是企业自生能力的培育和提高,而城市转型才是经济型的关键。只有率先开展城市转型,真正发挥城市功能,以城转型带动产业转型,才能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具有生能力。通过市场竞争实现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最终实现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黑龙江省东部资源型城市国有企业的比重大,受原有经济制的影响深,从而大多缺少自生能力,加之东部资源型城市法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结果就产生所谓资源型城市的衰落经济转型问题。因此,城市能否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就成为源型城市能否实现经济转型的根本性因素。结合上述分析,出了黑龙江省东部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策略选择。一、以城市转型为先导依据杨州、岂几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从企业的出现到产业结构化,其实质就是分工的演进使人们的专业化水平上升以及出新专业。黑龙江省东部煤炭城市之所以出现城市化水平低、业化结构扭曲以及企业缺少自生能力等问题,关键就在于无是内生还是外生的交易费用系数均过高。结合我国的政治体,选择以城市转型带动产业转型最终实现经济转型也就成为然选择。为了做好黑龙江省东部煤炭城市城市转型,要从以两个方面人手。1、优先发展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建设黑龙江省作为资源大省,所产粮、木、煤、油的主要消费市都集中在南方沿海城市,而黑龙江省地处祖国最北端,没有南走的沿海口岸,因此所有往南的物资全靠铁路运输。这些物目前主要靠经大连、营口中转的方式进行铁海联合运输。量每年在1.5亿吨左右,给铁路运输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有资显示,铁路运输满足率不到30%,运输旺季仅为20%,并由此生了影响当地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地理区位,而该省东部煤炭城市这一瓶颈效应就更为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拓展区位空间,而拓展的关键就是建立一个便捷、通畅、高、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需要强调的是,要有世界眼光,做长考虑,这一运输体系的定位不仅立足于省内,更要立足于东亚和全球。2、全面制定和实施煤炭城市定位战略进行城市战略定位,首先要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去”和“我何以与众不同”四个问题;其次要解决城市发展方向和目标、发展规模和等级、独特文化和品牌、治理结和经营模式的关系问题等。对于这两个层次的战略定位问,都要按照唯一性、创新性、排他性、权威性和系统性的原则,为城市创造和确定一个清晰的、远大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据2007年的统计资料,东部煤炭城市总体规模不大(四城市2007年GDP总量不过777.3亿元,人口540万,财政收入62个亿)。因此,首先要建立东部城市圈的城市联盟战略定位格局。四城市之间实现人财物各种资源的全面流动和开放,在互相寻求协作的基础上展开充分竞争,以实现共同城市定位战略指导下的竞争合力。其次,要立足东北亚,谋划全球定位。要利用一切资源,包括中俄两国政府合作,积极寻求打通东部江海联运或铁路联运的一切形式和措施,建立出海口,这样才能拓展东部煤炭城市的发展空间。不要眼睛总盯着西面和国内,一定要眼睛向外,放开胸怀,站在全球化的格局和视野下思考问题。全力开辟俄罗斯、北美和日韩市场。要立足于东北亚经济圈,谋划和构建自身在全球产业大循环中的定位。二、以政府职能转变为保障职能是政府定位的核心,转变职能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要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应把政府不该管的转移出去,把该管的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公民和社会组织的作用。这涉及一个基本问题,即政府职能定位是否准确,行政权力的范围和配置是否适当。多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