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炮采工作面精细管理标准.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一、炮采工作面精细管理标准.doc

一、炮采工作面精细管理标准.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采煤专业炮采工作面精细管理标准一、液压泵站1、泵体1)密封性能良好,不漏油;否则每处罚款30元。2)运转时无异常振动;否则;罚款30元。3)油质符合规定,保持清洁;否则每处罚款30元。2、乳化液箱1)乳化液清洁,无析皂现象,配制浓度2-3%;否则每项罚款30元。2)高低压过滤器性能良好;否则罚款30元3)蓄能器充氮压力符合要求,误差不大于0.5MP;否则罚款30元。4)安全保护装置、仪表;否则每项罚款30元5)安全保护装置齐全,动作灵敏可靠;否则每项罚款50元。6)压力表指示准确,每年校验;否则罚款100元。二、运输巷和回风巷支护标准1、运输巷和回风巷必须超前工作面100m加强支护,使用单体液压柱配合矿用工字钢梁(或金属铰接顶梁)打叉字棚(或点柱)支护,叉字棚一梁三柱(单体柱配合铰接顶梁为一梁二柱),安全口与巷道连接处20m范围内打双排叉字棚(或点柱),此范围内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6m,20~100m范围内打单排叉字棚(或点柱),巷高不低于1.8m,人行道宽度不小于0.8m。否则每项罚款30元。2、锚网支护托盘无缺失,支护完整,维修及时,无严重变形和失修现象。3、巷道内无浮煤或浮矸(小于30mm)、杂物(食品袋、绳头、铁丝头、手套、口罩,饮料瓶、荆棍等),无积水(长5m,深0.1m)、无泥泞。4、巷道内有顶板淋水及底板涌水时,对于有自然坡度的巷道必须在巷道下帮设置水沟,根据水量大小,其宽度和深度为250×300mm木质水沟或300×300mm的预制水沟。凡有积水处,必须扩帮建造水仓,水仓四周要进行硬化。5、两巷支护支柱的初撑力不小于50KN。回风巷和运输巷超前支护自工作面满收满回以外,超前100m范围内支架完整、无缺,高度不低于1.8m(安全口以外20m内高度不低于1.6m),所有支柱的手把一致朝外,三用阀出液口朝工作面,防倒柱设施(防倒链和防倒钩)齐全,防倒链(防倒钩)挂向一致。6、超前支护支设成一条直线,支柱编号管理,柱号清晰、整齐、无缺失。支柱偏差不超过±50mm。7、巷道内无空顶、漏顶、掉兜,无片帮、空帮等现象,支架构件(垫板、撑木)齐全。三、工作面内管理标准1、工作面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100mm/m计算;工作面顶板无台阶下沉。2、机道梁端至煤壁的顶板冒落高度不大于200mm。3、不准随意留顶煤开采,必须留顶煤、托夹矸(伪顶)开采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经批准后执行。4、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的工作面,采空区的冒落高度不小于1.5倍的采高。局部悬顶和冒落高度不充分时(≥(2×5)㎡),必须采取加强支护和强制放顶措施。5、初设支柱初撑力:顶层面≥90KN。6、支柱全部编号管理,牌号清晰,由下向上逐棚编号,牌号使用白塑料管制作,特殊支架支柱与面内分开编号。支柱牌号不准丢失,放炮时要保护,以防崩坏。7、工作面不少梁缺柱,备用梁柱数量、存放地点、管理方法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8、工作面在支设支柱时要挂中线,按中线支设成直线,其偏差不超过±100mm;棚距不大于100mm;排距不超过±100mm。9、使用π钢梁的必须成对使用,交替迈步前移;每对棚5根支柱(按前三后二支设),每对两梁之间保持150—200mm的距离;支设支柱按中线支设,其误差不能超过作业规程的规定;所有支柱的手把朝向一致,支柱防倒链挂向一致,要挂在顶网上,支柱三用阀一律平行工作面;工作面内所有支柱必须成排成行(特殊变化地点应加柱)。10、工作面支柱迎山、戗度符合作业规程的要求,达到吃劲有力,不能出现一连3棚的迎山角和退山角过大。11、底板松软时,柱根要穿柱鞋;柱鞋符合以下要求:使用铰接梁和π钢梁煤壁排支柱用¢300mm的铁鞋,使用π钢梁机巷老塘侧两排支柱用长450mm×300mm的铁鞋。12、工作面使用铰接梁时,交接率必须达到90%以上,梁要齐,不齐处小于150mm,否则,必须调整;顶梁接顶严实,棚向垂直煤壁。13、在用支柱完好,不漏液、不自动卸载、无外观缺损(柱牙缺少、手把损坏、柱筒变形等)。14、支柱高度与采高相符,不得超高使用。15、在一个工作面内,不得使用不同性能和不同类型的支柱,若遇特殊条件必须使用不同类型支柱时,要分段集中使用,不得混用,并要有安全技术措施(规定地点、范围和使用支柱的类型)。16、控顶距符合作业规程要求,上隅角要提前工作面切顶线0.5m回放;下隅角根据工作面机头的支护形式可滞后工作面一趟。17、采空区的冒落高度普遍不小于采高的1.5倍(从切顶线向采空区看不到顶板视为合格),局部悬顶和冒落高度不充分时(∠(2×5)㎡),必须采取加强支护或强制放顶措施。18、切顶线支柱数量齐全,支设有力,挡矸有效,铺设顶网时,要有防止撕破网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