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修水www.xsfhw.comiem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人人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而计算教学向来和“枯燥乏味”、“机械重复”连在一起,往往是教师讲授例题居先,学生学习法则,然后反复“操练”,以达到正确熟练的目的。实践证明,这样的训练可以加快学生的计算速度,但正确率不高,可怕的是学生产生了厌算心理、思维定势。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这种状况大大改观,它为我们的教改指明了方向。基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实施了计算教学商业化,也就是挖掘教材因素,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融入以买卖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中,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数学不是脱离实际、凭空想象的计算,而是探索种种数量关系、建立模型、总结出规律的课程体系怎样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呢?我的做法是:中国论文网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形成的。鉴于这一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造良好的生活情境,让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1.从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入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积极性就越高。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引入新课的方法。如教学“进位加法”时,我先创设情境,从学生经常去做的购物活动出发引入新知,让学生先汇报平时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及收集的信息,然后根据所汇报的物品单价,任选两样物品列出加法算式尝试计算。由于例题来自学生的实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主动参与了新知的形成过程。这样的引入,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配合教材内容,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商业因素,使数学知识更贴近生活、走向市场。2.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新知数学新课程中新增了许多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估算、统计等内容都是从联系生活实际中学习新知的,我们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还要让学生把熟悉的生活带进课堂。如在学习了乘除法以后,我放开学生,让学生说说用我们学到的乘除法知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有的学生说一袋大米170元,我能很快算出5袋大米多少钱;有的说,我家买了一些苹果,我家4口人,我能很快算出平均每人可吃多少斤……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又如:在学习了元角分之后,我专设了一节实践课:在生活中你遇到了哪些与钱有关的事情?说出来让大家听一听或让大家算一算。同学们对身边的数学非常感兴趣,纷纷举手把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摆在了桌面上。这就巩固了知识,又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兴趣,运用所学的元角分知识到市场上进行实际操作,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了应用能力。二、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练习既然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那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来设计练习,让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他们的学习会更主动。如口算练习打破以往每晚20道题的惯例,争取让学生与家长进行口算接力赛,在训练口算的同时拉近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感情。在教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之后,我布置学生参与家长的家务劳动,如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菜市场,开展“今天我当家”活动,一来可以巩固新知,二来可以让学生尽快学会生活、学会关爱家庭,把课堂内学到的知识用到市场的购买活动之中,培养了学生的经济意识,激活了学生的经济头脑。因为他们在购物活动中会进行货比三家,有选择地购买,而且还学会了要价。三、为学生精心创设“用数学”的情境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了“统计、估算”的知识后,我有意识地举办了一次班级智力竞赛活动,分四大组举行,每个同学都有奖品,让他们“英雄有用武之地”。首先,我让学生参加市场调查,了解各类商品(包括食品、学习用品、玩具等)的单价,然后统计班级同学的喜好,再估算100元钱如何分配。学生情绪高涨,纷纷去寻找合作伙伴,落实分工,认真完成了以上的任务。再制定活动方案,然后反馈汇报,师生共同评价,择优录取。通过这一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制定预算的能力提高了,更重要的是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由此可见,我们应在计算教学中注重把计算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来自于身边的生活,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