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十二五”(2011-2015).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黟县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十二五”(2011-2015).doc

黟县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十二五”(2011-2015).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黟县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十二五”(2011-2015)发展规划黟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黟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二〇一一年十月目录一、黟县“十一五”文化发展回顾(一)文化事业快速发展1.强力推进“三馆”建设工程2.强化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3.城乡文化活动进一步繁荣发展4.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工作扎实推进5.文艺创作生产能力逐步提升6.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7.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圆满完成(二)文化产业快速推进1.实施西递、宏村旅游综合提升工程2.加快宏村秀里影视村项目建设3.完成了唐代名刹梓路寺重建工程4.发展了一批古民居文化特色客栈5.壮大了文化旅游商品产业6.艺术写生、摄影创作等文化产业初具规模7.文化房产、文化酒店有一定的发展8.文博产业开始萌芽(三)存在的问题1.思想认识不到位2.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3.文化人才队伍不健全二、“十二五”文化发展面临的形势(一)面临的主要机遇1.有利的宏观经济政策2.有利的资源优势3.有利的经济发展前景4.有利的体制机制5.有利的经济发展模式6.有利的技术支撑7.有利的对外开放环境8.有利的消费需求增长(二)面临的主要挑战1.文化竞争日益激烈2.文化创新能力亟需提升3.文化人才结构不尽合理4.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有待优化三、黟县“十二五”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1.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相协调2.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3.改革创新和继承借鉴相衔接4.坚持大众文化和特色文化兼蓄5.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促进6.坚持城乡文化发展相统筹7.坚持导向和强化服务相促进8.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三)发展目标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文化事业发展目标1.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2.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4.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四、“十二五”文化建设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一)实施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1.构建黟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体系2.建成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基地)3.形成合理的文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4.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5.促进一批传统文化业态升级(二)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工程1.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2.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方式3.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涵4.加强文化队伍指导培训(三)实施艺术精品培育工程1.建立艺术精品生产机制2.建立艺术精品奖励机制(四)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五)实施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工程五、保障措施(一)加强和改善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二)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三)加强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政策的研究(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黟县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十二五”(2011-2015)发展规划一、黟县“十一五”文化发展回顾“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紧紧围绕建设“先进文化繁荣先行区”和“皖南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总目标,以推进“现代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向上的文化消费权益;扎实推进文旅结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顺利完成了“十一五”文化建设规划任务。(一)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县抢抓国家政策机遇,以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1.强力推进“三馆”建设工程高标准完成了全国文化共享工程黟县支中心建设项目,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县级公共图书馆功能,我县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县级图书馆建设已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县图书馆成功入选国家三级馆,并作为我省十个图书馆之一被文化部列入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同时,黟县被作为全省六个试点县之一列入十二五“国家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新建文化馆(文化体育中心)已完成了征地选址和规划设计,即将动工。2.强化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列入省“民生工程”的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31家农家书屋已全面完成,66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了文化信息共享设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快速推进,初步构建了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3.城乡文化活动进一步繁荣发展以“激情广场”、“廉政广场”为阵地,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旋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辅导县直单位、社区、企业加强机关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以新农村文化建设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开展“三下乡”活动。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组织我县特色民俗文化节目赴江苏、江西、上海等地参加各类比赛和展演。扶持和指导业余民间文化团体丰富我县群众文化生活。4.非物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