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就业与劳动者的就业权保护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大量的富裕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同时城镇中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也在逐年增加,而我国劳动力供给量过大,并且在长期增长,远远超过了就业需求量,劳动就业压力非常大,并且长期存在。在这种形势下,新的社会就业问题产生了,劳动者就业方面的弱势地位更加明显,直接使劳动者更加看重劳动机会,也间接导致了在劳动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劳动者为了“保住工作”而放弃了合法权利的保护,这反而又放任了用人单位的侵权行为,使之有增无减。在这种劳动者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在劳动争议案件不断上升、涉及劳动者不断增多的新趋势下,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将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关系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如何解决劳动者的就业问题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我们整个社会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一、劳动者的就业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所谓各尽其能,就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所谓各得其所,就是人位相适、按劳取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是要把每一个人安排到适合其发挥、发展的岗位上,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充分就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应当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一)我国劳动者就业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转型,这种社会转型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解决劳动就业问题。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下岗和失业问题也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的深化,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就业总量矛盾严重的情况下,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尤其是下岗失业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结构加速调整的背景下,该矛盾颇有雪上加霜的味道。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3.1%、3.1%、3.6%、4.0%和4.1%,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底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1221万人,失业率为4.1%.同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53万人。据估计,如果加上未登记的实际失业人员,失业率可能超过10%.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促进就业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二)我国劳动者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1、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全国现有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需要就业人员人数多达2400万人,按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8%左右,在现有经济结构状况下,能够安排的只有1000多万人,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400万人左右。2、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下岗失业人员多,就业难;有技能的劳动者短缺,新的产业和企业招不到合格技工。劳动者总体素质偏低,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民工短缺随着部分地区需求的增加而将进一步加剧.3、地区和部门间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和老工业基地、困难行业、资源枯竭地区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加大。已经再就业的人员中,约有1/3的人属于灵活就业,稳定性差,随时可能重新失业。此外,集体企业约200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也十分突出。(三)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的方法劳动就业问题难度大,涉及面广,既现实又敏感,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极大地考验党的执政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谐社会的构建至关重要。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为解决劳动就业问题提供了必有的制度保障。一方面,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关系。例如,应当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积极扶持中小企业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应当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保证经济的活力和持续发展;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以满足各种就业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建立和采取与劳动就业相配套的制度和措施。例如,要健全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采取各种措施建立规范的职业介绍所和就业培训中心,做好就业服务工作。二、劳动者的就业权保护所谓劳动者就业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劳动者享有的一项基本的权利;是法律赋予有劳动能力的公民获得职业并通过劳动取得劳动报酬的一项资格能力。其包括劳动者平等就业权、选择职业的权利、非法定情由不失去劳动机会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二条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歧视。(一)劳动者就业权的现状案例分析:2011年8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