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分析.docx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关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分析.docx

关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分析.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2-2015年)的分析战略规划部2012年11月30日关于《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2-2015年)的分析国家发改委于2012年11月29日在其网站上发布了近期批准的《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文件,旨在进一步加快推进桂林地区的整体发展。通过对该文件的认真分析,筛选出以下对我公司市场开拓有参考价值的材料。1.建设区域:广西桂林2.战略定位:(1)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2)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4)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和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3.发展目标:(1)城镇化率由2012年42%发展到2015年的50%,2020年的60%;(城镇化建设)(2)旅游人数由2012年的3249万人次,发展到2015年的3792万人次,2020年的4920万人次;(住宿、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3)城市空气优良率>95%(环保要求)4.空间布局(1)功能分区重点发展地区备注城市化地区中心城市建设区、重点城市建设区、独立工矿区各类工业区向开发区集聚,人口向城镇集聚农产品主产区湘桂走廊、义江流域、桂林盆地、荔浦河流域、榕津河流域、恭城河流域、灌江流域以县城为重点推进城镇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文化自然遗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保护区、湿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主要影响的生态治理区禁止不符合地域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2)产业布局一轴两带重点地区发展产业中心经济轴泉南高速公路和包茂高速公路桂林段的桂林市区和全州、兴安、灵川、临桂、永福、阳朔、平乐、荔浦等县的部分乡镇发展机械、汽车零部件等四大优势产业;改造提升食品、电力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与环保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旅游业、物流业等服务产业东部资源经济带灌阳和恭城县全境以及全州、兴安、灵川县沿都庞岭的部分乡镇发展采矿、冶炼等为主的工业;以生态经济林业等为重点的农林业;以农业生态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业西部经济带资源和龙胜县全境以及全州、兴安、灵川、临桂、永福县沿越城岭的部分乡镇发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业、大力发展风电、林产工业、矿产品深加工等。重点建设的特色产业带和产业集聚区产业重点发展地区工业加快建设桂林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西城经济开发区等产业集聚区域;积极推进苏桥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加快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和城区工业集中区域旅游业强化桂林中心城区(含临桂新区)的旅游核心职能;阳朔、兴安建设旅游目的地;推进漓江黄金旅游产业带、湘桂走廊旅游产业带、西南通道旅游产业带建设;发展阳朔、兴安、龙胜、资源、荔浦等重点旅游县;建设灵川、临桂、全州、永福、恭城、灌阳、平乐等县特色景点景区其他服务业发展桂林市区、临桂新区、阳朔县、灵川县、永福县、漓江、南北陆路通道的旅游辅助设施农业重点建设燕山区、叠彩区江东、秀峰区桃花江、七星区漓东4个旅游休闲观光示范区(3)城镇体系中心城区老城中心区重点镇全州镇、新安镇、荔城镇、灵川镇、平乐镇、永福镇、恭城镇、阳朔镇、灌阳镇、苏桥镇、两江镇、资源镇、龙胜镇一般镇五通镇、二塘镇、黄沙河镇、六塘镇、大圩镇、百寿镇、沙子镇、石塘镇、龙水镇、绍水镇、定江镇、罗锦旗、青山镇和莲花镇等(4)临桂新区建设专项工程临桂新区结构性道路建设工程临桂新区休闲自行车通道建设工程临桂新区内部休闲绿道建设工程国际旅游论坛永久会址东盟国际论坛会址和东盟接待基地建设工程桂林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凤凰体育休闲运动旅游区建设工程万福休闲度假旅游区建设工程5.生态文明建设(1)漓江保护和开发专项工程漓江流域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一山五库”生态休闲旅游区建设工程游船、码头改造及停车场建设改造工程沿岸村镇风貌改造及景观道建设工程漓江景区客运港扩建工程旅游航道建设工程桂林防洪及漓江补水工程(2)名城景观保护与开发工程城市公园和绿地建设工程西山西庆林寺庙文化景点建设工程甑皮岩建设工程明靖江王城王陵建设工程(3)低碳和循环经济建设推广节能建材、蓄能等低碳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保障体系加快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生产模式;开发和建立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建立低碳城市和低碳示范区,推动低碳经济全面发展;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将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解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并落实到排污单位。6.重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工程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工程广西师大(王城校区)搬迁工程连接景区道路建设工程贵广高铁阳朔、临桂、恭城车站至县城连接工程会展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