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升高中数学衔接教材[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3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中升高中数学衔接教材[1].doc

初中升高中数学衔接教材[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乘法公式、因式分解重点: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试根法难点:公式的灵活运用,因式分解教学过程:乘法公式二、因式分解:将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与乘法运算是互逆变形。初中学过的方法有: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平方差、完全平方、立方和、立方差等)(1)十字相乘法试分解因式:要将二次三项式x2+px+q因式分解,就需要找到两个数a、b,使它们的积等于常数项q,和等于一次项系数p,满足这两个条件便可以进行如下因式分解,即x2+px+q=x2+(a+b)x+ab=(x+a)(x+b).用十字交叉线表示:1a1ba+b(交叉相乘后相加)若二次项的系数不为1呢?,如:如何处理二次项的系数?类似分解:1-32-1-6+-1=-7整理:对于二次三项式ax2+bx+c(a≠0),如果二次项系数a可以分解成两个因数之积,即a=a1a2,常数项c可以分解成两个因数之积,即c=c1c2,把a1,a2,c1,c2排列如下:a1+c1a2+c2a1c2+a2c1=a1c2+a2c1按斜线交叉相乘,再相加,得到a1c2+a2c1,若它正好等于二次三项式ax2+bx+c的一次项系数b,即a1c2+a2c1=b,那么二次三项式就可以分解为两个因式a1x+c1与a2x+c2之积,即ax2+bx+c=(a1x+c1)(a2x+c2)。〔按行写分解后的因式〕十字相乘法关键:(1)看两端,凑中间;(2)分解后的因式如何写(3)二次项系数为负时,如何简化例2:因式分解:(1)(2)(3)(2)分组分解法分解,观察;无公因式,四项式,则不能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及十字相乘法两种方法适当分组后提出公因式,各组间又出现新的公因式,····叫分组分解法▲如何适当分组是关键(尝试,结构),分组的原则,目的是什么?分组后可以提取公因式,或;利用公式练习:因式分解(1)(2)归纳:如何选择适当的方法作业:将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2);(3);(4)(5);(6)(7);(9)二次函数及其最值重点: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韦达定理,给定区间的最值问题难点:给定区间的最值问题教学过程:韦达定理(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二次方程什么时候有根(判别式0时),此时由求根公式得,,求出了具体的根,还反映了根与系数的关系。那可以不解方程,直接从方程中看出两根和(积)与系数的关系吗,反过来,若满足,那么一定是的两根,即韦达定理的逆定理也成立。作用:(1)已知方程,得出根与系数的关系(2)已知两数,构造出以两数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系数为1):例1:是方程的两根,不解方程,求下列代数式的值;①②二、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一般式:顶点式:,其中顶点坐标为(h,k)练:求下列函数的最值。(1)(2)(3)除了上述两种表示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图像与x轴的交点,得出另一种表示方法;函数的图像与x轴公共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的根,那它根的情况由谁决定,(判别式),当方程有两根时,由韦达定理可知,所以,这是二次函数的交点式。(3)交点式:▲根据题目所给条件,适当选择三种形式。例2:分别求下列一元二次函数的解析式。(P43-44)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3,0),(1,0),且顶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2;已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x=1,最大值为15,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其横坐标的立方和为17;三、二次函数在给定范围内的最值问题例3、已知函数,当自变量x在下列取值范围内时,分别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求当函数取最大(小)值时所对应的自变量x的值:(1);(2);(3);(4)动范围问题(选讲)例4、已知为大于-1的常数),求函数的最大值M和最小值m。(P50)▲数形结合,根据对称轴与取值范围内图象的相对位置进行分类讨论,把握好为什么要分类讨论、如何进行分类讨论。(要讲到位)作业:已知某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A(2,18),它与x轴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6,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如图,用长为18m的篱笆(虚线部分),两面靠墙围成矩形的苗圃。(1)设矩形的一边为x(m),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当x为何值时,所围苗圃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比例关系,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过程:4个非零数a,b,c,d成比例,即,也可写成,其中a,d叫做比例外项,b,c叫做比例内项,d叫做a,b,c的第四比例项。特别的当比例内项相等时,即,(或),此时b叫做ac的比例中项。一、比例的性质基本性质,比例的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特别地,更比性质当abcd时,比例式有多种变形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