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税制结构.ppt
上传人:淑然****by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7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四章、税制结构.ppt

第四章、税制结构.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章税制结构第一节税制构成要素税法包括:实体法:回答对谁征税,拿多少,税额22种税如何计算税额(企业帐上)程序法:如何办理税务登记、建帐、国库《征管法》申报、缴款及争议的解决(国家财政收入)税法是由若干基本要素构成的,通常所说的税制要素,也可以称税法构成要素。税制是一部机器,而税制要素则是零配件。一般来说,税法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即征税对象(税基)、纳税人、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税和违章处理等七大要素,其中,征税对象、纳税人和税率构成了税法三大核心要素。一、征税对象—税法的核心要素,回答对什么征税,是征税客体。(一)征税对象的定义征税对象也称课税对象,是课税的客体,是指一个税种对什么征税,即征税的标的物。(二)征税对象构成税制的核心要素1、征税对象体现着不同税种征税的基本界限,凡是列入征税对象的,就属于该税的课征范围;凡是未列入征税对象的,则不属于该税课税范围。2、征税对象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往往也是一个税种名称的由来。(三)与征税对象相关的概念1、税目是对征税对象和范围进行分类的具体项目,是征税对象在内容上的具体化,反映了一个税种的征税广度。征税对象通过税目来说明,用税目来概括,经过划分,以便确定征与不征的界限,科学设计税目,更好的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规定税目,一方面是课税技术上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贯彻国家一定税收政策的需要,但税目不能作为税制构成的一个独立要素,仅是与征税对象有关的一个重要概念。设置税目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列举法”即按照每种商品或经营项目、所设项目等分别设置税目,有时还可以在具体的税目之下划分若干细目或子目。列举法又可分为正列举法和反列举法。正列举法指列举的征税,没有列举的不征税;反列举法指列举的不征税,没有列举的征税。列举法的优点是界线清楚,便于掌握;缺点是税目过多,不便查找。其二,是“概括法”,即按照商品大类或行业或其他性质相近的项目归类设置税目。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税目较少查找方便;缺点是税目设置过粗,不便一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由于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单独运用或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消费税税目税率(税额)表税目税目消费税税目税率(税额)表2、计税依据计税依据或称“计税基数”,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也是征税对象在数量方面的具体化。如果征税对象数量不确定,税额也无法计算。计税依据与征税对象数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之间有时一致,有时则不一致。在许多情况下,征税基数直接是征税对象数量的某种表现形式,但在有些情况下,征税基数仅是征税对象数量的一部分,不完全相等。如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企业所得额,这个一般的所得额并不是应税所得额或计税所得额,在计算过程中可能要适用一系列的扣除、抵免、减免等规定,最后才算出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基数。3、计税单位计税单位是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当征税对象是所得额时,一般多以货币单位计量。当征税对象是财产或商品时,计税单位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按财产或商品的自然单位来计量,如土地的单位面积,商品的单位重量等;另一种是按财产或商品的价值即及货币单位来计量。如土地按地价计量,商品按其价格计量等。凡按照征税对象的自然单位计量的称为从量计征,属于从量税;凡按照征税对象的价值即货币单位计量的,称为从价计征,属于从价税。我国大多数税种采用从价计征,由于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各有其利弊。所以,一定要科学确定。二、纳税人——税法的最基本要素,回答对谁征税,是纳税的主体。(一)纳税人的定义纳税人是指税法上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纳税人可分为自然人和法人两类:1、自然人。是指基于出生而依法在民事上享有权力、承担义务的人。一般为从事盈利活动的个人。如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2、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力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一般为从事营利活动的企业。如某企业、公司等法人团体。(二)扣缴人和代征人扣缴人是指税法规定的向纳税人支付款项或向纳税人取得收入时代收(扣)代缴应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扣缴人必须依法履行义务,否则也应负法律责任。代征人是指按照税法规定,受税务机关指派、委托,代税务机关收交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代征人一般要由税务机关发给代征税款委托证书。(三)负税人负税人是指税款的实际负担者。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关系:纳税人(甲)=负税人(甲)税负不转嫁,如所得税、财产税。纳税人(甲)≠负税人(乙)税负转嫁,如流转税等。(富人)(穷人)如:个人所得税,是对富人征税,如果税负转嫁或征管不当,结果是穷人纳税。这样,不但不会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矛盾,还会引起阶级矛盾,甚至是政局动荡。政府最好选择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三、税率——税制的中心环节,回答拿多少?(一)税率的定义税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