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期末复习题.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3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自然辨证法期末复习题.doc

自然辨证法期末复习题.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米利都学派的功绩有哪些?揭示宇宙的秩序,首先要有“自然”这个概念。今天,我们总是把泰勒斯及其米利都学派称为第一批哲人科学家,正是因为他们发现了自然,认识到自然现象是受因果链条支配的,而不是某个超自然力作用的结果。米利都学派哲学家不仅就地震、雷电、天体和生命等各类特异现象给予了自然的解释,而且对一般宇宙论问题,也即万物的起源和构成问题提出了自然的理论:泰勒斯认为是水,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是无限,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是气。米利都学派关于世界本原的理论是相当幼稚的,不消说我们今天看来是如此,在亚里士多德眼中就已显得相当孩子气。但他们抓住了问题,摈弃了超自然因,并认识到自然的解释可以对纷纭万象作出普遍的说明。米利都学派的功绩,不单在于他们发现了自然,他们还确立了理性批判主义的传统。米利都学派三代哲学家对世界的本原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理论,并且后来者是在反驳前人的基础上创立自己的学说的。这三位哲学家发问的问题,事实上是逐层推进的,并不是同一问题的单纯重复。米利都学派对初始物质的探讨,向我们明确展示了理性批判与理论发展之间的关系。理性批判是思想的交流,是不同理论之间的竞争与较量,它迫使人们思考立论的基础、证据和论证的有效性。米利都学派:泰勒斯(水);阿那克西曼德(无限);阿那克西美尼(气);2.你如何理解柏拉图的形式论和“洞穴”比喻?柏拉图认为,在流变不居的自然现象背后,有一个永恒的形式世界;研究流变世界所显现的秩序,有助于将人类的灵魂引向完美的理念世界。柏拉图的宇宙论包括三个要素:形式、个体和造物主,造物主只是依据形式利用无定形的基质造作万物,因此流变的现实世界只是永恒的形式世界的一个不完善的摹本。科学的目标,就是要揭示出流变世界所显现的秩序,从而将人类的灵魂引向永恒的形式世界。因此,理想的科学,其命题不是观察的陈述,而必须是不可反驳的,也即数学化的。洞穴比喻(源自baidu,课件中没找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TheRepublic)中,有这么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明的理型世界来说,是黑暗而单调的。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外部事物。3.四因说是什么?隐德来希(Entelechy)是什么意思?按照亚里士多德,世界的根本特性是变化。包括四类:本体的变化、性质的变化、数量的变化和地点的变化。“自然是运动和变化的原则”。在他看来,变化是潜能转变为现实。而变化着的事物则有两种要素:物质和形式。米利都学派探讨了万物的物质因毕达哥拉斯学派则探讨了形式因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因是每个个体事物的特征形式,只是我们思想的抽象产物,而不是什么永恒不变的存在。亚里士多德的创见,是他为一切个体事物赋予了动力因和目的因。事物是变化的,这些变化是有原因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要完整地解释事物的变化,需要指出四种原因:物质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其中目的因是最重要的,他称为终极因。正象胚胎的变化是指向一个目的的一样,其他任何事物的变化也是如此。甚至世界作为一个整体也有一个目的,他称为隐德来希(Entelechy)。4.四元素说到什么时候才退出历史舞台?为什么是“迟到的化学革命”?四元素说承认了世界的物质性,是其进步的一面。但是却使化学的发展长期受到了阻碍。直到罗伯特.波义耳才否定了四元素说的错误,使得化学得以迅速发展。后来又经三百多年的发展,直到20世纪初近代物理学的发展,才让我们逐步看清物质的真实面目。(源自baidu,课件中没找到)为什么是“迟到的化学革命”:仅仅有试验和工艺实践并不能奠立科学的基础: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合适的思想框架,它既能容纳已有的经验资料,同时又能指导下一步的探索方向。要完成一场化学革命,首先得对空气和水的化学性质以及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