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精选2篇)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篇11、秋游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重难点、关键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抒发自己的情感。3.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象。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在前面练习1中所学过的《秋天到》,你们还会背吗?请同学们齐背一下。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呢?(秋天庄稼和果子长得好,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3.秋天这么美,你们喜欢吗?想出去看看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出去秋游。二、板书课题1.跟老师一起写课题。2.齐读课题。3.‘秋游”什么意思?看了这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秋游上哪儿玩?他们看些什么?玩些什么?)学生一边提问题,老师一边在课题旁打“?”)三、指导看图1.下面我们来看这幅图2.图上画了什么?从上到下观察一下,看一看,秋天的天空、田野是什么样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呢?(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来回答问题)四、初读指导1、自己轻声读课文,要求:(1)标上小节号.(2)画出带有田字格中生字的词语.(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同学们读得不错,看看你们画的词与老师画的一样吗?(出示)凉了郊外一望无边几只绵羊忙着追逐叫喊(1)自己先读读这些词语。(2)在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3)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字音:凉:是边音,不是鼻音。追、逐:都是翘舌音,不是平舌音。凉、望、羊、忙:都是后鼻音。(4)同学们讲得不错,指名读词,开火车读词。(5)现在老师把拼音擦掉,你还会读这些词吗?自读,指读,齐读。(6)你能给这些生字组一个词或组一个成语,或说一首带有生字的诗?3.同学们,你们的知识真丰富,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生字词,你们会读吗?’(出示二类词)绵羊稻子高粱棉花打滚儿逮蚂蚱嗓子(1)“高粱、逮蚂蚱”中“粱”、“蚱”字音有什么区别?(单独读“粱”是第二声,“蚱”是第四声,读成词时读成轻声)(2)自读,同座位互相读,互相纠正。(3)会读的同学站起来读。(4)如果把拼音去掉,你也会读吗?齐读。4.把生字词带人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同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5.指名朗读课文,师生相机纠正、指导。五、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提了什么问题?(教师指题目旁的小问号),现在你们能回答了吗?2.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出示每节的意思,但是已打乱了顺序。(出示)()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农田丰收了,非常美丽。()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秋游。()天空一望无边,非常好看。想一想,给每个自然段选择正确的意思。如果想不出,可以再读读课文。3.指名回答。4.同学们已经初步把课文读懂了,让我们齐声再把课文读一遍。六、教学生字1.读生字,巩固生字的字音。2.自学课后笔顺表,把生字按笔顺描一遍。3.你在字形上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凉:两点水旁,与“冷”有关,不能写成三点水旁。4.刚在描红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些生字比较难写呢?谁来帮助这些同学。5.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郊:左边的“交”捺改成点。望:左上方的“亡”第三笔是“’”(竖提),下面是个“王”,不能写成“土”。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重点笔画的位置。7.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8.反馈,让学生评析。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积累词汇。3.复习巩固所学的词语。4.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生字词。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二、新授(一)教学第1自然段。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教师故意读成:天气渐渐凉了,秋风起了……)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问:为什么不能反过来读?(因为是秋风先起的,天气才变凉的)3.出示:天气凉了。天气渐渐凉了。(1)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2)第二句加了“渐渐”,好在哪里?(说明天气并不是一下子凉的,而是慢慢变凉的。)(3)作者用词多么准确,让我们齐声有感情读这句话。4.读了这个自然段,你还知道了什么?5.指导朗读。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了什么景象呢?(二)教学第2~3自然段。1.自读2~3自然段,想想天空、农田美在哪里?还可以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用“——”画下来。2。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交流。3.在学生自由评说交流时,渗透语言文字的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