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pdf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2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干扰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pdf

干扰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海南陕学院学报2010,16(9)Journal(,HainanMedicalUniversity1241干扰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阚奇伟,刘伦旭(1.四川省眉11J市人民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呷川眉山620010;2.四』If大学华西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四川成都610041)[关键词]干扰素;理化性质;抗肿瘤机制[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237(201O】09—124104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种细胞因子,有IFN的分子量比病毒小,为20~100kD,不能抗病毒、调节免疫以及抗肿瘤作用。干扰素主要通通过普通透析膜,但可以通过滤器,一般在56℃、过抑制肿瘤细胞增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癌基30min不被灭活,2O℃可长期保存。I型IFN具因表达、调节免疫、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转移、有耐酸性,在pH为2.0~10.0条件下很稳定。Ⅱ与其他抗癌药物起协同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分化等型IFN不耐酸,也不耐热,在pH2时不稳定,在机制抗肿瘤。本文全面叙述了干扰素的抗肿瘤作56℃、30min会被破坏。IFN一般由130~170个用。氨基酸组成,含17种以上的氨基酸,不含核酸,所1IFN的分类以不被DNA酶或RNA酶破坏,但易被胰蛋白酶、IFN是Issac和Lindermanl957年在研究病毒乙醚、氯仿、酮基等破坏。问干扰现象时发现的,它是一种由病毒感染诱导产3IFN作用的受体及通路生的、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能够抑制病毒复IFN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特意性结合并激活受制,是一类高活性的糖蛋白。进一步研究发现,INF体,IFN—a、IFN—J3与I型受体结合,IFN7与Ⅱ型受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且其他因素如病毒、细菌和某些体结合。两种类型的受体均由ifnar一1、ifnar一2两种化学合成物质等也能够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巨噬细亚单位组成,但ifnarl、ifnar一2不能单独与IFN以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产生IFN。高亲和力结合。功能性的IFN—I受体包含ifnar一1过去的克隆和特性研究表明,IFN有IFN-I、和ifnar一2c;组成高亲和力的/j3受体需要ifnar一1IFN一Ⅱ两种类型,现在又新增了IFN—I]I型。IFN—I和ifnar2二种亚单位,但配体与受体结合后,仅m型家族主要包括IFN—、IFN—J3,同时包括业家族成nar2c能介导信号。此外,要形成结构完整和活性员IFN—K、IFN£、IFNcU等。IFN一Ⅱ型家族只有IFN—af3结合部位不仅需要ifnar1、ifnar一2参与,而IFN一丫,是1973年由Youngert和Salvin从淋巴细且需要细胞内Janus激酶与胞浆结构域的联系。胞培养上清液中发现的。IFNa由人白细胞产生,IFN介导的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的主要方式是称人白细胞干扰素;IFN[3是由人成纤维母细胞产JAK—STAT通路。JAK(JanusKinase)是Janus家生,又称人成纤维母细胞干扰素;IFN一7由人T淋族的蛋白酪氨酸激酶,包括Jak1、Jak2、Jak一3、巴细胞产生,又称人淋巴细胞干扰素。近年新的研Tyk一2:STAT(signaltransducerandactivatorof究发现IFN一1、IFN一入2、IFNX3,或IL28A、IL一transcription)即细胞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包括28B、IL29也具有IFN活性},而且他们所结合的STAT1、STAT2、STAT一3、STAT一4、STAT一5a、受体与I型IFN受体不同,因此2003年澳大利亚STAT5b、STAT一6。其中Jak一1、Jak2、Tyk2与Carins召开的国际干扰素和细胞因子年会上,命名STAT—l、STAT一2直接参与了干扰素介导的JAK—委员会主席ErikIundgren建议将II一28A、II一STAT信号转导通路。28B、II29或IFN—Xl、IFNX2、IFNX3命名为Ⅲ型研究表明】,IFN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激干扰素。活酪氨酸蛋白激酶,酪氨酸蛋白激酶活化后可使信2IFN的理化性质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磷酸化,使其发生聚[收稿口期]2010-083l[修回Et期]20100905基金项目]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0020100352)[作者简介]阚奇伟(1975),男,四JII眉山人,主治医师,医学硕士,Tel:】3808】66485,Email1242海南医学院学报Vo1.16No.9Sep.20]0合,形成同源异源二聚体,成为活化的转录激活因子凋亡是治疗肿瘤有效且主要的途径。形式,即IFN刺激反应因子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