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川省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方案四川省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也是“十二五”期间,统揽整个建筑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规划。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总体战略部署,根据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基础,阐明“十二五”期间政府推进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目标,明确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引导调控机制,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一、四川省建筑业发展“十一五”回顾和主要经验(一)“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发展基本情况1、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产值、增加值:“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建筑业总产值13110.54亿元,年均递增18.52%,比“十五”期间增长122.25%。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预计达到4000亿元,突破了2500亿元目标;2010年建筑业增加值1200亿元,“十一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保持在7%以上。利税及实现利润总额:“十一五”期间,累计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807.33亿元,利润总额350.20亿元,2010年建筑业企业利税总额222.32亿元,利润总额102.47亿元。“十一五”期间累计上缴税收457.65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38倍,为全省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业人员:2010年全社会建筑业从业人员350万人,占全省社会劳动力的7%,其中农民工占90%左右。2、建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专业门类日趋齐全“十一五”期间,全省建筑业企业达8596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3063家占35.63%,专业承包企业3893家占45.29%,劳务分包企业1640家占19.08%。施工专业范围已延伸到50多个门类,全省二级及以上建筑业企业(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占企业总数(不包括劳务企业和无级别企业)的比例从“十五”末期的34.78%提高到43.53%,其中特级企业10家、一级企业190家,一级以上企业数是“十五”末的2.5倍。勘察设计单位1203家,其中甲级199家,乙级462家,丙级463家;施工图审查机构52家,其中一类25家,二类27家。工程监理企业309家、招标代理机构242家、造价咨询单位334家、工程检测单位304家。培育发展了特色专业企业,钢结构、建筑智能化、消防设施、防腐保温、建筑装饰装修等一批专业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市场中已占有一席之地。我省建筑业企业开拓省外市场效果显著。全省有600多家建筑业企业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以粤、赣、沪、鄂、京为重点的区域性市场已经形成,一批民营企业产值大幅度增长。全省已有7家建筑业企业获得对外承包经营权,并在房建、市政、电力、交通等工程项目上取得进展和突破。3、企业改革改制取得重大进展。2006年9月20日,省政府召开了建筑业发展大会,出台了相关文件,全面部署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工作,提出了“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龙头骨干企业不断增多,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产业支撑力明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增大”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增加值达到900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3%,位居西部地区第一位,进入全国建筑强省行列,使建筑业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支撑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重要产业”。这一目标,大多数指标已超额实现。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采取多种形式对国有建筑企业进行重组改造,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法人资本、外资参与国有建筑企业和勘察设计单位的改革。积极支持有实力的民营建筑企业对国有建筑企业进行兼并、重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国有产权出售、股份制改制、引进投资等多种途径,实现国有建筑企业的产权多元化,促进国有资本有序退出。2010年全行业建筑业企业改制进展较快。通过股份制改造、合并、兼并、重组等方式,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民营化,转换经营机制,改革改制步伐加快,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批老国有企业先后完成民营化改制;一批改制的民营企业活力大大增强,快速发展。建筑业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4、建筑市场秩序趋于规范。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制定了规范招投标行政监督、投诉处理、评标专家、清理拖欠工程款、信用档案等规范性文件。招投标投诉率下降,市场秩序有所好转。认真贯彻《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制定《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引》。理顺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组成,修订《四川省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全面修编建筑、装饰装修、市政、园林等工程消耗量定额,改进材料信息价发布,完善计价依据,引导合理计价。制定《加强招标工程造价监督管理规定》,强化招投标计价行为监管。建筑市场有关企业及其执业从业人员的信用档案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