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捞月亮》教学设计《捞月亮》教学设计(精选11篇)《捞月亮》教学设计篇1之五李洪春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感情的朗读课文。3、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跟着去做,容易做出傻事的道理。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2、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1、猴子看见月亮的影子后在井边叫嚷;2、一只猴子接一只猴子倒挂着捞月亮。3、朗读录音带。4、猴子头饰多个。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学新课同学们都知道,月亮在天上。可是有那么一群猴子,却从井里捞月亮,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吧。二、自读课文要求:1、读通课文。2、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三、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2、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记忆字形。3、学生反复读字生字。4、用抽读的方法检查学生是不是把课文读通了。四、书写生字个别指导“猴”“倒”“脚”“接”。五、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六、课堂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第二课时一、复习本课生字二、朗读课文,提出问题1、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集中起来,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分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2、解答小组里未解决的问题。三、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猴子的神态、动作、和心情,借助插图体会。指导重点句子。月亮/好好/挂在/上呢!四、扩展想象,分组交流1、听到老猴子说月亮还好好挂在天上了,下面那些倒挂的猴子有什么反应,后来他们怎么做的,怎么说的。2、许多年后,那只小猴子已经成老猴子了,当它的儿孙们一道坐在井边面对那轮明月时,它会怎么说,怎么做。3、教师从学生的发言中归纳出本课要让学生懂得的道理。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第4题。六、课堂订正。《捞月亮》教学设计篇2之四李洪春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动脑筋,就盲目跟着做,容易做出傻事来。2.能够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渗透学法4.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重点借助提示,读懂课文。教学难点弄懂重点词语,学会自学方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教学图一张教学过程第一节一、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二、标画出自然段,划出不懂句子三、借助提示边读边思考1.猴子为什么到井里去捞月亮?2.猴子是怎么捞月亮的?3.猴子捞到月亮了吗,为什么?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第二节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几只小动物,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小猴子)这节课就学习小猴子捞月亮的一个故事。板书:11捞月亮齐读:课题二、学文请一位学生读全文这篇课文几小段?(7小段)出示问题1.小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哪几段说的是这个问题?(1~4)读1—4小段板书小猴子叫起来大猴子跟着叫起来老猴子也跟着叫起来附近的猴子都跟着叫起来它们一个跟着一个叫,月亮是不是掉在井里这个问题弄清楚了吗?(没有)这就是盲目地说。出示问题2.猴子是怎样捞月亮的?哪几段说的是这个问题?(5—7)读5—7小段挂图:说说猴子是怎样捞月亮的?什么叫“倒挂”?(老猴子的爪子抓住树干、头朝下、勾着另一只猴子的爪子。)猴子们在没弄清月亮是否真的掉到井里了就去捞,这是盲目地做。遇事不动脑子,盲目地说、盲目地做,结果如何呢?出示问题3.猴子捞到月亮了吗?哪小段说的是这个问题?(7)读第7小段猴子捞到月亮了吗?(没有)为什么没有捞到?(原来它们捞的是月亮的影子。)读全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遇事要多动脑,不盲目追从。三、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捞月亮》教学设计篇3之六作者:huaiyu919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遇事不动脑筋,盲目跟着去做,容易做出傻事的道理。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1)猴子看见月亮的影子后在井边叫嚷;(2)一只猴子接一只猴子倒挂着捞月亮。3、朗读录音带。4、猴子的头饰多个。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教学生字一、谈话引入学习新课同学们都有知道,月亮在天上。可是有那么一群猴子,却从井里捞月亮,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有趣的童话吧。二、自读课文要求:1、读通课文。2、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三、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注意检查下面字的读音:“捞、另”的声母是边音,“另”还是后鼻韵母;“咱”是平舌音,读“zn”,不能读翘舌音,或“z”;“伸”前鼻韵母,翘舌音;“碰”是后鼻音。不要读成“png”“喘”读翘舌音“chun”。不要读成“chui”。2、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记忆生字。如“捞、咱、倒、另”,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字形。3、学生反复读记生字。4、用抽读的方法检查学生是不是把课文读通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