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历史怀远县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题号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题号选项题号选项1.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实地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A.北京周口店B.云南元谋县C.浙江余姚市D.陕西西安市2.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3.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农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农耕文明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神话传说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4.苏辙的《涂山》“娶妇山中不肯留,会朝山下万诸侯。古人辛苦今谁信,只见清淮入海:流”这首诗是称赞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他是()A.盘古B.炎帝C.大禹D.共工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6.“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分封制7.下列哪一个是亡国之君()A..大禹B.周武王C.周文王D.商纣王8.春秋时期,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霸主”期中著名的霸主有成为,()①周平王②楚庄王③齐桓公④晋文公⑤孙武⑥吴王阖闾A.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②④⑤9.我国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农具是()A.石制农具B.骨制农具C.青铜农具D.铁农具10.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A.青铜农具的出现B.农业化肥的使用C.铁制农具的出现D.牛耕的出现和推广1112131415161718192012345678910一二三班级四五总分11.有诗曰:“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这是对谁的称赞()A.李白B.李冰C.李商隐D.李清照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的()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13.“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这则短信所反应的节日是为了纪念()A.大禹B.李冰C.孔子D.屈原14.想了解孔子的思想及生平,最好查阅()A.《圣经》B.《离骚》C.《论语》D.《孟子》15.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是()A.老子B.墨子C.孟子D.庄子16.秦朝统一后的都城设在()A.阳城B.殷C.镐京D.咸阳17.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官职有()①丞相②县令③太尉④御史大夫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8.秦朝统一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是()A.金文B.小篆C.隶书D.甲骨文19.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起义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起义D.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起义20.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反映了秦朝暴政的哪个方面()A.繁重的徭役B.繁重的兵役C.沉重的赋税D.残酷的刑法二、组合列举(每选项1分,共12分)21.将下列成语的代号填在相应的历史时期里:(1)退避三舍(2)破釜沉舟(3)围魏救赵(4)约法三章(5)卧薪尝胆(6)项庄舞剑春秋战国:秦末西汉:22.将下面历史人物和与他们有关的作品或事件配对(只填代号)(1)焚书坑儒(2)西汉建立(3)人文初祖(4)武王伐纣(5)尊王攘夷(6)孙子兵法齐桓公黄帝秦始皇刘邦孙武商纣王三、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8分)2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24.半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25.我国的奴隶社会开始于黄帝时期。()26.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27.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8.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甲骨文”()。29.战国时期的庄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30.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两小题,共27分,31题10分,32题17分)31.阅读下列材料(10分)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请回答:(1)轩辕指的是谁?(1分)后人尊称他为什么?(1分)(2)“平定蚩尤乱”是怎么回事?(2分)对历史发展有何影响?(2分)(3)试叙述他对中华文明作出的贡献。分)(432.阅读下列材料(17分)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