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二课第二小节贞观之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带着“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如何看待贞观之治”等问题进入本节课程,以探讨“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实质等问题层层深入剖析,使学生在自己阅读、讨论和老师的讲授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白:“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比较好的历史时期,它为唐代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难点: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贞观之治”。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一)上节回顾1.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建立者:李渊(唐高祖)都城:长安2.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1)唐太宗的即位(玄武门之变)2)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善于用人,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房玄龄、杜如晦)人如明镜——谏臣魏征(二)放映图片从日本画家妹尾达彦的《长安西市图》到现在热播的历史剧——《贞观之治》、《贞观长歌》,都描绘了一个繁荣的治世盛况,那么,这样的治世是如何产生的?历史的原貌又是如何?同学们要想了解历史的真相,那么就要好好地听今天的新课,也是本课的重点内容——贞观之治!二、进入主要内容1)贞观之治的含义: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开放,国力逐步加强,史称“贞观之治”。我们所说的“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627-649),而“治”即指“治世”,通俗地说就是统治得比较好的时期。要特别注意一下:“贞观之治”指的是唐太宗统治时出现的安定、繁荣的局面,而不是所采取的方针、措施。2)贞观之治出现原因:接着,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唐太宗时期为什么能够出现“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教训,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不是偶然,而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上,隋朝由于统治残暴招致迅速败亡给唐初统治者特别是唐太宗以极大震撼,使得他们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主观上,唐太宗李世民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兢兢业业。3)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一、政治方面:沿袭、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为隋朝首创,唐朝加以沿袭并进一步完善,使得这一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并对今天中国乃至亚洲其他国家的行政体制产生重大影响。(尚书省(台)形成于东汉,中书省、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期。)(超链接:对三省六部制的组织构造进行讲解。进步意义:三省六部间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完善科举制(第四课将重点介绍,这里不述及。)二、经济方面:赋役制度方面的改革,突出了百姓服劳役天数的减少和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劳役,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逐渐松弛。三、法律方面: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主要原则是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并编纂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唐律疏议》。(超链接:图片——唐律残片,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四、民族关系方面:开明的民族政策(唐蕃通婚,密切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同时,这也是个开放的时代,贞观年间,日本、印度等国家开始与中国建交,很多外蕃人来到首都长安。)三、学与练(进行本课总结)1.如何评价“贞观之治”?2.由隋的灭亡到“贞观之治”,你有哪些思考?3.概括“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4.每课一得·《贞观政要》作者:(唐)吴兢基本内容:记录唐太宗政绩和他与大臣魏征等议论古今得失主要观点:赞颂唐太宗的德政和治国之术;强调君主自身的修养影响:不仅受到唐朝统治者的重视。也受到后世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并传到朝鲜、日本等国。5.(课后延伸)我眼中的唐太宗你认为应作如何评价唐太宗?我们作为中学生应从唐太宗身上吸取什么精神?(要求:以一篇短文的形式上交作业)6、课后练习1.“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形成于哪一时期(B)。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2.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C)。A.郡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羁縻州”制度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我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下列选项与“唐宗”有关的是(B)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4、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