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区别.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习的区别.doc

学习的区别.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习的区别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孟子用学习来区别人和动物。《孟子·滕文公上》提出:“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衣食无忧,生活宽裕,却不去学习,则与动物没有什么差别。这里的禽兽并非现代人通常理解的粗口,仅代表与人对应的动物。的确,圣人践形,人和万事万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追求一种应然状态,而万事万物则更多停留于一种实然状态。只有人才会三省吾身,奋发图强,立志改变现状,而动物则不会。尽管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故事:清晨,非洲草原上的羚羊从睡梦中醒来,它知道新的比赛就要开始,对手仍然是跑得最快的狮子,要想活命就必须在赛跑中获胜。另一方面,狮子思想负担也不轻,假如它跑不过最慢的羚羊,命运都是一样:当太阳升起时,为了生存下去,最好还是快跑吧!为了生存而练习奔跑也许是事实,但狮子和羚羊绝对不是为生存而去有意识地练习奔跑。孟子指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在于学习,孔子则指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也在于学习。《论语·季氏》指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按照这种标准,孔子将人分为四种。第一类人最幸运,不用学习,什么都知道,属于天才一类的,这种人凤毛麟角。第二类人很自觉,知道用学习来提升自己。孔子本人就属于这类人,正是因为勤奋好学,孔子才成为华夏上古文化集大者,是当时最博学的人,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后世更被尊为至圣先师和万世师祖等称号。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有一次,叶公问孔子的大弟子子路:“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知道如何回答,孔子对子路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第三类人很务实,遇到困顿便主动寻求解决的方法,知道用学习来摆脱困境。典型的例子是苏秦,他出身农民,少有大志,曾随鬼谷子学游说术多年。后辞别老师,下山求取功名。苏秦先回到洛阳家中,变卖家产,然后周游列国,向各国国君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无一个国君欣赏他,苏秦只好垂头丧气,穿着旧衣破鞋回到老家洛阳。洛阳的家人见他如此落魄,都不给他好脸色,连苏秦央求嫂子做顿饭,嫂子都不给做,还狠狠训斥了他一顿。苏秦从此振作精神,苦心攻读,晚上也不休息,为了怕自己睡着,误了学习的时间,就把头发束住吊在房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腿,后来终于学有所成,佩六国相印,名噪一时。第四类人最悲哀,遇到困顿也不知道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