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轮备考.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三第二轮备考.doc

高三第二轮备考.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部分回扣课本篇数学第三部分回扣课本篇数学第1讲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讲1.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集合的元素的互异性法则是考查的重点.如(1)设P、Q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P+Q={a+b|a∈P,b∈Q},若P={0,2,5},Q={1,2,6},则P+Q中的元素有________个;(2)设U={(x,y)|x∈R,y∈R},A={(x,y)|2x-y+m>0},B={(x,y)|x+y-n≤0},那么点P(2,3)∈A∩(?UB)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第三部分回扣课本篇数学2.遇到A∩B=?时,注意到“极端”情况:A=?或B=?;同样当A?B时,不要忘记A=?的情形,要注意到?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如集合A={x|ax-1=0},B={x|x2-3x+2=0},且A∪B=B,则实数a=________.3.对于含有n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次为2n,2n-1,2n-1,2n-2,如满足{1,2}?M?{1,2,3,4,5}的集合M有________个.第三部分回扣课本篇数学4.集合的运算性质:(1)A∪B=A?B?A;(2)A∩B=B?B?A;(3)A?B??UA??UB;(4)A∩(?UB)=??A?B;???(5)(?UA)∪B=U?A?B;(6)?U(A∩B)=(?UA)∪(?UB);(7)?U(A∪B)=(?UA)∩(?UB).???如设全集U={1,2,3,4,5},若A∩B={2},(?UA)∩B={4},(?UA)∩(?UB)={1,5},则A=________,B=________.第三部分回扣课本篇数学5.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理解集合的意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lgx}——函数的定义域;{y|y=lgx}——函数的值域;{(x,y)|y=lgx}——函数图象上的点集.如(1)设集合M={x|y=x-2},集合N={y|y=x2,x∈M},则M∩N=________;(2)设集合M={a|a=(1,2)+λ(3,4),λ∈R},N={a|a=(2,3)+λ(4,5),λ∈R},则M∩N=________.第三部分回扣课本篇数学6.数轴和韦恩图是进行交、并、补运算的有力工具,在具体计算时不要忘了集合本身和空集这两种特殊情况,补集思想常运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复杂的有关问题.如已知函数f(x)=4x2-2(p-2)x-2p2-p+1在区间[-1,1]上至少存在一个实数c,使f(c)>0,则实数p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第三部分回扣课本篇数学7.复合命题真假的判断.“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真假相反”.如在下列说法中:(1)“p且q”为真是“p或q”为真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p且q”为假是“p或q”为真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p或q”为真是“非p”为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4)“非p”为真是“p且q”为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第三部分回扣课本篇数学8.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若原命题是“若p则q”,则逆命题为“若q则p”;否命题为“若綈p则綈q”;逆否命题为“若綈q则綈p”.(1)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即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2)在写出一个含有“或”、“且”命题的否命题时,要注意“非或即且,非且即或”;(3)要注意区别“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否命题要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而命题的否定仅对命题的结论否定;(4)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利用等价关系“A?B??”判断其真假,这也是反证法的理论依据;(5)哪些命题宜用反证法?如“在△ABC中,若∠C=90°,则∠A、∠B都是锐角”的否命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回扣课本篇数学9.要熟练掌握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否定的写法.对于全称命题p∶?x∈M,p(x),其否定是?x0∈M,綈p(x0);而对于特称命题p∶?x0∈M,p(x0),其否定是?x∈M,綈p(x).第三部分回扣课本篇数学10.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是本部分的一个重要题型,在解题中应注意:(1)问题的设问方式,我们知道:①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指:A?B且BDA;②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B是指:B?A且ADB;艺饬街炙捣ㄊ窃诔浞直匾跫?推理判断中经常出现且容易混淆的说法,在解题中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