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改革.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改革.doc

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改革.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一.国有企业发展及改革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我国工业基础差,经济不发达,建国初期国有经济只有少量的解放军工企业和接管部分官僚垄断资本企业,这些企业规模小、资产少。据不完全统计,1952年我国国有资产总额只有12896亿元。经过建国后40多年来的经济建设,我国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国有资产越来越雄厚,到1993年底,我国国有资产已经达到5.7万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4.5万亿元,非经营性资产1.2万亿元。统计表明,1949年以来,国有资产平均每年递增12.4%,1990年到1995年平均每年递增17.9%。国有经济所创造的财富维持了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壮大了国防力量,保证了国家的安全,促进了三个文明的建设,可以说没有国有经济的物质基础,就没有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但是,国有经济的发展也同其他经济一样,不是,也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有时也带有明显的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既受国有经济政策、政治环境制约,也与国际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当然也有自然环境的影响。可以说,建国以后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实行计划经济的管理手段,在当时我国工业化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不高,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不但解决了全世界1/5人口的吃饭就业问题,而且为我国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内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继续沿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手段,继续实行原有的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因此,出现了国有经济效益的滑坡、亏损面逐渐增大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独立核算的国有工业企业亏损面1992年至1995年分别为22.7%、29.8%、32.7%、33.3%,1996年上半年则达到43.3%,并且1996年一季度出现了全国性的整体亏损,国有资产的损失数额也逐年增大,据1994年全国开展清产核资的12.4万户国有企业的不完全统计,全部资产损失达2231.1亿晚。全部资金挂帐22069亿元,损失与挂帐合计达4438亿元,占这些企业全部资产的10.7%。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许多专家学者提高了不少看法,有的归纳为管理制落后、政企不分、政资不分;有的归结为企业目前存在三座大山:负债过高,冗员过多,社会包袱过重;有的认为主要是企业管理混乱,管理水平低。上面这些观点都有一定道理,都是从不同角度提出来的。我个人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和最直接的原因是管理制度不顺,企业管理落后。虽然近10多年来,我国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放权让利,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两权分离,进而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什么药都用过了,但成效并不十分突出,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以往这些改革停留在企业层面的多,政府层面的少,浅表性的多,深层次的少。因此,必须抓住问题的本质,改革才能见成效。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建立起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如上所述,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成效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改革滞后,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仍困扰和阻碍企业的发展。传统的体制下,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被政府部门分割,造成了产权管理的多元化。政府多部门都能以所有者的身份向企业发号司令,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企业要对多个政府部门负责,但没有哪个部门真正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任。由于所有者的责任主体不明确,企业缺乏应有的监督约束,尤其是那些直接归多级政府管理的大企业集团,其产权归政府所有,但政府是由多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行使管理职能的,由于政府部门哪个部门都可以管企业,但谁都管不了,谁都负不了责任。政府对企业的情况几乎靠听汇报,对企业的内在情况不清楚,不出问题还好,一出问题就是大问题,就要关闭乃至破产。国有企业该如何进行改革?这方面中央有明确的规定,即对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的体制”。目前,理论界,学术界对于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到中间或中分性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再到生产经营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框架,在认识上是统一的。近年来,多地也根据实际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全国已有上海、河北、内蒙古、重庆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及深圳特区先后建立了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尽管多地做法不尽相同,但新的管理体系基本上是按照三个层次的框架建立的。大致情况是:在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一级成立国资委,下设国资办;在中间层建立资产经营公司,下层由企业群组成。这三个层次,在上层通过国资委直接管理资产经营公司,而不是靠多部门分工把关,这样既能实现将政府多部门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分开,又直接加强了对资产经营的监督和领导,形成了有效的制约机制;在中间层建立了国有出资人制度,为资本运营构建合格的载体,使企业对报资主体负责,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