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教案最新精选.docx
上传人:Ch****49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5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观沧海教案最新精选.docx

观沧海教案最新精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观沧海教案观沧海教案15篇(热门)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沧海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观沧海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诵读诗歌,感受诗歌“慷慨悲壮”的风格。2、理解这首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3、体味本诗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重难点分析:1、诗人的抱负如何含蓄地融合在写景的词句中?2、体会本诗慷慨激昂的情感和开阔的意境。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曹操的相关知识。2、回顾所学《龟虽寿》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感知曹操心怀天下的远大志向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二、诵读诗歌(10--15分钟)1、先请一位同学诵读诗歌,正音,学生点评,指出曹诗慷慨悲壮的风格。推荐诵读2、老师范读,增加学生的直接感受,学生自由读,齐读。三、整体感知(20--35)1、唐代诗人白居易曾经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观沧海》也不例外。那么这首诗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明确:观沧海(从诗题中得知)师:诗句中有没有体现呢?(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师: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一下好吗?(这首诗叙述了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碣石山登山观沧海的事)(人、时、地、事)2、师:看来开篇第一句作者就向我们交代了诗歌的大概,由此可见,第一句在全诗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统领全文)师:其实这统领全文可以浓缩在一个字上,它就是?(观)3、作者在碣石山上都看到了什么?(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等)(日月之行?是想象——“若”)师:水是怎样的?“何”是什么意思?“澹澹”是什么意思?(“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何”,副词,多么,形容沧海的浩渺壮阔)师:能否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沧海的多么的壮阔浩渺啊,蔚蓝的海面上,水波荡漾)师:山岛又是怎样的?(耸峙:高高地挺立)师:山岛上有什么?(树木、百草)师: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哪位同学?(山岛上长满了繁盛浓密的树木和各种各样的茂密的花草。)师:哪些词体现了繁盛茂密?(丛生、百草、丰茂)师:诗人登临碣石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壮阔浩渺的`沧海,然后又注目于海中或海边的高高挺立的山岛,山岛上繁茂的树木百草,描写条理清晰,秩序井然,极富逻辑。(齐读)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谁曾想一袭秋风引来风云变化:秋分萧瑟,洪波涌起!那是怎样的一幅图景,大家想象一下?(阵阵萧瑟凄凉的秋风迎面袭来,海面上波浪翻滚)(齐读)(板书:描写——壮阔)4、师:南唐文人冯延巳在《谒金门》一诗中有这样一句诗“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诗人曹操的笔下,这阵阵秋风不只是一池春水,而是吹翻了一水沧海;不仅是吹翻了一水沧海,更是吹开了诗人的心胸和想象的空间。诗人想到了什么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师:你能替曹操描述一下他想到的内容吗?(那日起日落的太阳和月亮,那灿烂耀眼的星辰,都是出自这波澜壮阔的大海吧)(板书:想象——雄奇)四、合作探究:(10--45分钟)1、师:南北朝时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刘勰说过一句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有云“诗言志”,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什么志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水何澹澹)师提示:阵阵秋风吹开了诗人的心胸,在诗人眼中,“海”是单纯的海吗?(诗人以海自比,向世人表明心迹:自己也有沧海一样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和吞吐日月的伟大抱负)2、出示材料:《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诗人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摇浪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这是多么辽阔、多么壮观的景象!在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东巡至此,刻石观海。如今诗人站在秦皇、汉武游踪所到之处,居高临下,望着水天相连的苍茫大海和海中高耸的岛屿,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已成现实。后患既除,挥戈南下直取吴蜀,统一中原指日可待,心情是何等激奋!《观沧海》使我们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博大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精神。3、齐读诗歌,尝试背诵4、小结板书:观描写壮阔博大的胸襟沧伟大的抱负海想象雄奇积极乐观的精神观沧海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景、人、情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意象和意境的含义。2、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奋发向上建功立业的情怀。3、技能目标:学会通过意象的赏析来鉴赏古诗的意境美。教学重点1、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和日常的情感积累,考察“意”与“境”是如何合理的融合在一起的。2、通过对作者、写作风格、写作背景的了解来把握诗歌的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1、通过把握意象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意境美。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2、讲读教学教学手段1、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