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课件:第10课《短新闻两篇》(新人教版必修1).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0.2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1版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课件:第10课《短新闻两篇》(新人教版必修1).ppt

2011版高中语文课时讲练通课件:第10课《短新闻两篇》(新人教版必修1).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庄严而神圣的时刻1842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强占了香港岛。1860年英国又侵占了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地方。1898年,英国又强行“租借”了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龙半岛北部大片土地及其附近的岛屿。经中英两国多次谈判,1984年12月,两国政府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之后,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祖国。《别了,“不列颠尼亚”》就是记叙了这一庄严而神圣的时刻。新闻史上的佳作《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作者罗森塔尔是美国记者,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写下了这篇报道。这篇文章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死亡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军于1939年在波兰布热金卡附近建立的一所关押和处死犹太人的监狱,也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到苏军解放时为止,有400多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1947年7月2日,波兰议会通过一项法案,将集中营原址辟为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其周围划定一个默哀区。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别了,“不列颠尼亚”》通过描述1997年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深远的历史背景中叙述,有力地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文章结构非常清晰。第一自然段是导语,第二段至最后是主体和背景。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通过描述参观者参观残酷无比的德国法西斯奥斯维辛集中营时的难以言状的悲痛和愤怒,作者强烈地揭露和控诉了法西斯对人类犯下的滔天罪行,表达了对死难者无比哀痛的感情,启示人们永远不要忘记这段历史,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安宁。前五个自然段为导语部分,篇幅较长,一方面写出了奥斯维辛的现状;一方面交代了作者的情感。第六至第十六自然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通过描写参观者的情态和感受揭露和控诉了法西斯的无耻暴行。《别了,“不列颠尼亚”》主题:了解新闻特点1.文章按时间顺序特写了哪几个场景?请根据内容概括。明确:2.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的事实时,还适当地运用了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并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提示:第4、7、11段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这样一来,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感很强,而且突出了英国对香港156年5个月零4天统治的终结。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永不再来的意味。3.你如何理解标题的含意?“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有什么独特之处?表达效果如何?明确:(1)①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②以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③“别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英国在香港统治的结束。(2)题目“别了,‘不列颠尼亚’”从修辞上看,用了拟人手法,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自豪感;从语法上看,用了倒装手法,强调了谓语“别了”。(3)这就宣告了英国对中国香港长达150多年的殖民统治的结束,并且是永远的结束。同时也暗含了英国人(港督彭定康)对香港统治的恋恋不舍,但也不得不离开的无奈。“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是中国人民的胜利,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强盛的表现之一。4.作者是怎样报道香港回归这一事件的?试从本文选材的角度上加以概括。明确: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么激动,而是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善于捕捉香港主权回归,英国末任港督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里那一个个重大场面的瞬间画面;又像一个熟练的影视导演,巧妙地将一个个镜头组接起来,既准确生动又色彩明快地再现了这一历史时刻的真情实景,突出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这篇新闻从客观的角度叙述了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去的过程,表明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主题:匠心独运的写作角度1.读相关段落,请找出人们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时神态变化的句子。明确:(1)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2)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3)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4)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5)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6)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7)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2.作者报道集中营,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参观者的表现?与直接写展
立即下载